层峦叠翠两山尽绿 兰州人代代传承矢志不渝播撒绿化梦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之初,南北两山曾是沟壑纵横、植被稀少的濯濯童山。兰州人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的迫切愿望,从背冰上山开始,持之以恒,造林绿化面积已达58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如今的两山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绿化市容市貌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兰州城市的生态屏障和展示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为弘扬兰州两山生态治理精神,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美丽兰州建设,本报今起将陆续刊发两山生态文明建设组稿,敬请关注。
兰州市南北两山地处黄河中上游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土壤干旱贫瘠,常年降雨稀少,蒸发量大,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人们曾形象地说“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
依照兰州市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利理环境,要改变兰州的生态环境,必须搞好南北两山的绿化,让广袤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的生态环境,成为兰州人的夙愿。
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南北两山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硬是在荒山秃岭上营造出58万亩林地。层峦叠翠、松柏成荫,不仅凝结着兰州人奋力拼搏的汗水,也书写着兰州人可歌可泣的植绿精神。
背冰上山创造西北干旱地区栽绿奇迹
其实,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兰州人就开始探索人工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问题,到今天为止,已经历100多年的历史。记者查阅资料,清道光年间,兰州绅士雇工在皋兰山项三台阁周围“挖窖引水、栽树成荫”,这成为兰州市南北两山造林之始。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兰州南北两山几乎是荒山秃岭,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之说。
20世纪以来,兰州人民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背冰挑水,上山植树,作出了艰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党政军民齐心协力,绿化荒山,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工程造林,创造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有水则有林,无水则无绿。对于地处内陆的兰州来说,干旱是造林绿化的最大障碍。到了冬季,黄河冰封,此时,却是存水的好时机。于是,兰州人背着冰块,存放到山上的树坑或水池存储,待来年开春之时,用于浇灌已栽的树苗。
背冰上山植树造林的高潮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记者查阅资料,1957年,鉴于南北两山干旱缺雨,所栽幼树成活率低,兰州市从2月25日起,每天早晨,便有浩浩荡荡的背冰大军,像流水一样,从黄河沿岸运冰上山。至3月5日,共出动10万多人(次),背冰450多万公斤,浇树30多万株。1958年2月,省市机关及驻兰机关干部向南北两山运冰、运水,采用车拉、担挑等方式,硬是把33万多公斤河冰和13万公斤水运上山。1959年冬天,为了建设白塔山公园,兰州人不畏严寒,顶着凛冽的北风从黄河凿冰,背冰上山搞绿化。从机关干部到工人、学生、退休人员……人们用麻袋背冰,用土筐抬冰,扫雪堆积水,每一个人,每一筐冰,每一支背负冰块排成长龙爬山的队伍及他们踩出的深深足印,在寒冬中酝酿来年的绿色希望。
这种办法虽然成活率较低,然而经过千千万万市民的努力,南北两山终于见了草、有了树。
据已退休的戚映阳老人回忆,因为南北两山山高、面大、坡陡,导致雨水很难存储,再加上当时技术设备有限,没有绿化灌溉系统,大规模植树时,成千上万的兰州人兵分多路,一路扛着铁锨上山挖路、平地、挖渠、挖坑;一路挑着扁担从黄河里向山上送水;另一路则背着树苗上山栽树。
然而,南北两山真正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
据了解,1984年春,省委提出了“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南北两山”的号召。从3月31日开始,兰州市开展大规模的植树种草突击周活动,连续突击7至10天,各级领导带头,各机关单位、学校、厂矿企业乃至农村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开展绿化活动,掀起了南北两山绿化高潮。此次活动全市共出动40多万人,植树346.7万株,造林5290亩,整地43800亩,育苗1830亩,种草皮23000平方米,种花2010亩。其中,在南北两山植树93.5万株,造林1130亩,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市植树造林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行动。
2000年,市委、市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启动实施了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经过6年的艰苦拼搏,圆满完成了44万亩造林绿化任务。截至目前,南北两山已累计完成绿化面积58万亩,其中上水工程造林32万亩,“三水”工程造林26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
300多家单位驻山精心养护每棵树苗
在南北两山大面积绿化工程中,300多家在兰的省市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举措,为南北两山尽快绿起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兰州市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军队、院校及个体单位等,积极参与承包南北两山。当时共有承包单位331家,承包总面积为15.74万亩,绿化面积达到14.57万亩。如兰州市工商联在五一山修建房屋,安营扎寨,保护了幼树的生长和安全越冬;西北民族学院大战龙尾山,树立学校绿化荒山的榜样……
王继续是九州花园林场副场长,今年已有66周岁,自退休以来,便一直在林场从事更新补种及修剪管护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手拿铁锹,身穿工作服,正在林场内忙碌着。
九州花园林场是北山绿化承包单位,面积236亩,自2006年承包林地以来,林木保存率稳中有升。
走进九州花园,满眼是花红树绿,充满诗情画意,走在九州花园的林阴大道上,欣赏着独具一格的绿化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使人神清气爽、留恋忘返。
王继续说,20年前,他了解到退休老干部们自己集资绿化荒山的事迹后,每逢节假日,便来山上帮忙。先是推荒山,然后开春种上些,秋后再种些。2000棵苗子,一两个月后,存活下来的也只有二三十棵。记得六七年前,基本上都这种反复。
“说实话,当时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哪种苗子能活,你看这片林子,里面什么树种都有,这就是那时候种下的。反正一种苗子不活,就再换一种。还有呀,那片林子的树龄都不一样,有不少是后面补种的。”采访时,一位姓任的师傅说,北山的土质不好,含碱量大。这么说吧,南山浇一水,北山就要浇十水。2013年以后,水上来了,我们这儿立马就不一样了,成活率也高了,现在种的树也基本稳定了。
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北山林场面积550亩,现有林场管理人员2人,常年固定绿化管护人员40人,每年绿化投入100万余元。据介绍,当初承包这片荒地时,他们专门成立了绿化队,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林业局下达的指标。此外,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北山林场、甘肃省煤田地质局林场、甘肃省邮电管理局林场等承包单位采访时了解到,他们当初承包时均是片片荒芜,如今却是满山碧绿、草木繁荣。
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张丽霞介绍,目前在两山的承包单位有398家,涉及中央在兰企业、军队、院校、行政事业单位等等,这些单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兰州市南北两山的绿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初步估计,承包单位在绿化上的投入有四五十个亿之多,南北两山有现在的生态景观和承包单位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未来,从南北两山大景区建设的发展思路来看,承包单位也面临着转型、提升、发展的过程,需要各承包单位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在两山植树就要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儿
12年前的王家坪,秃山荒岭,寸草不生,一旦起风,四处尘土飞扬,眼睛都睁不开……
“有这么一大块地,一定能干出点事来!”望着四面的荒山,怀着执着的信念,路宝军自部队转业后,便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绿化的征程。
要在荒山上植树,就要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工作从铺设管道最基本的设施开始,路宝军每天天一亮就出发,直到晚上七八点才休息。就这样,路宝军和他的团队硬生生地在2600多亩的荒山上栽木成林、育花成海。在路定军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园区引进各类树种47种,累计栽植绿化苗木80余万株;周边荒地、废弃耕地栽植育苗刺槐、山杏、山桃、侧柏、云杉等绿化苗木400余万株;完成20多公里行道树、防风林的建设任务;建成枣园、杏园、梨园、丁香园、牡丹园等树种展示园11个。
方彦吉从事林业工作已有30多年,他从1986年就开始在皋兰山上种树了,当初绿化之时,他可是背着树苗上山的,因土质较差,每株树苗要带着土球,每次上山,小的树苗可以背一到两株,遇到大一些的,只能扛一株。一天几趟,一年下来,鞋磨破了,手起泡了……
李多多是庄浪人,现为安宁区九州台林业管理站副站长,他和站上15名护林人共同管护着近3000亩林地。
他说,2000年初来安宁区九州台时,这里没有一棵树,全部是荒山。“这里栽一棵树比女子拉孩子都难,一刮风,到处都是土,啥都看不见。尤其是夏天,太阳晒得没地儿去,真不想呆。”
别人能在荒山上种树,我也要让荒山绿起来。李多多凭着一股倔劲,10多年来,不毛之地终于一块块、一片片绿了起来。每年4月份,山上的杏花、桃花竞相开放,野兔子、野鸡、喜鹊等10余种动物开始在这里安家。
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在是鸟语花香。他说,每当双休日,前来浪山的人一群一群的。“看着满山的翠绿,感觉自己挺伟大的。”李多多说到这里,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
马永忠面色黝黑,双眼有神。这位曾经的植树人现在成了南山灭火队的队长,他的右手指在扑救山火时,被灭火弹齐齐击断。当问起恢复的情况时,他腼腆地说:“不妨事,都接上了,只是有时候略显不便而已。”
现在防火比植树更显重要,兰州气候干燥,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发山火。“尤其是清明前期,会有不少市民上山扫墓,这让我们感觉很紧张。有时候,扫墓的人多了,一两个人根本盯不过来,一旦山风吹过来,就会出现火情。还有一次,一个小伙子为了给女朋友惊喜,竟然开车在山上放起烟花,当我们发现山上的火星后,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幸好没有发生意外……”“记者同志,这座山的绿化真不容易呀,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如今的绿色,付出了心血。但在一年之中,我们要遇到许多类似这样的小隐患,防火比种树的责任还要重大。”
播绿人成了护绿人精心呵护每棵苗木
如今,植树造林的壮举已经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今天的南北两山已累计完成绿化面积58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
据介绍,在多年的南北两山绿化实践中,兰州市逐步采用了喷灌、沟窝灌、滴灌等灌溉技术。特别是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灌溉林地,再由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灌溉林地上,以满足林草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对地形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尤其是适合于透水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对两山林草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节水的滴灌也在逐步推广,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地滴水,直接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他化学剂等,使林草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
“三分种、七分养”。以前的播绿人成了养绿人。“挖鱼鳞坑集水、树穴覆膜保水、利用附近水源补水。”2000年,兰州南北两山指挥部总结出了“三水”造林技术,此外,还研发了“干旱地区生态植被恢复技术”、“高削坡生态植被修复技术”等等,有效恢复了南北两山的植被。
在长期的“管林护林”工作中,两山护林人探索出了“三级管理、以站为基”的管理管护系统,同时,还成立中心苗圃、消防中队等,充分做好南北两山的护林防火和林区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路宝军说,就两山而言,如今的管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夏季,他们要防治病虫害以及按时给林区浇水。当秋季冬灌后,便进入正常管护期,他们四五个人,要对两千多亩的各类树木进行修剪、扶育,要对树穴进行修整,并利用冬季对水力管网进行维修,以便保障来年正常供水。在此期间,最重要的工作还是防火,这片林区成长不易,万一发生火灾,数十年的心血就全浪费了。
数十载艰辛,昔日的荒山秃岭,现已变得层峦叠翠、松柏成荫。
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58万亩,33万亩干旱造林区激活了原生植被,1.5亿株树木成活。两山绿地纳入城市绿地近4000公顷,站在山巅,极目八方,兰州南北两山苍翠葱茏的景象和山水兰州的雄壮一览无余。
兰州人民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的精神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南北两山先后被全国政协人口委、全国绿委、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关注森林组织奖”、“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国家环保局还将两山誉为“人造生态环境第一山”,如今的两山,已成为兰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晟君文/图
新闻推荐
二十五载春华秋实 二十五年峥嵘岁月 探索中实现跨越 经开区华丽转身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始建于1993年3月,时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第一家国...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