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事物文/叶舟

兰州晨报 2018-03-02 05:17 大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的摊位,需要悉心守护与经营。

有一度,我住在一条国槐荫蔽的小街上。它的样子还保留着七十年代的风貌,缓慢、悠长、日光散淡。我喜欢在街上溜达,东瞧瞧,西望望,买几个锅盔(大饼),拎一把芹菜。这是一种类似小说的生活,充满了市声和油烟气,带着隐秘的欲望。

它背倚皋兰山——皋兰,乃是一种香草的名字,与兰花同科。如兰之城,就是“兰州”一名的由来——距黄河也不过才二里多路。在写下这行文字时,满街的槐花开了,那种暗淡的清香又符合诗歌的身份,有来路,但不需要追问。因为,一首真正的诗是拒绝剖析,经不起踏勘与究问的。它应该是一团浑圆的气息,扑面袭来,养人性情。

在小街的一角,有一个调料摊子。

三轮车的盖板上,摆满了几十只瓶瓶罐罐,里头约略有花椒、大料、肉桂、小茴香、丁香、白胡椒、木香、陈皮、白芷、姜片、白果、甘草和肉蔻,等等。这些名目,使人仿佛能窥见一座万物生长的植物园,一片葳蕤的土地,迎向四季。摊主是个四十出头的人,经年坐在凳子上,抽烟喝茶,打望着过往的行人,表情木讷,不苟言笑。说实话,我从未见过有人在他手上称过哪怕半两三钱的调料,似乎他从没开过张,但也不见他发急,去做别的什么营生糊口。每次路遇,我总心里一堕,很为他捏一把汗。有一年腊月里,我心血来潮地想煮一斤羊肉,便按着菜谱上的说明,在他那里买了一两小茴香。料没有用完,后来也不知所终,但替他开张过一次,见面总要点点头,各自闭住嘴巴。

早起时,他支妥摊位,将各色调料盒一一打开,摆定后,自己泥塑在一畔。傍晚收工了,他又挨个儿拧起来,骑行回家。我不了解他的家境,只知道他是调味品的主人,出售香料。残酷的是,他的那些杂乱的香料,还抵不上周围卖创可贴、内衣内裤、陇西腊肉、酱醋店、裁缝铺子、彩票店和麻辣串的生意红火。落雨时,他会支起一把大伞,护紧调料盒;日光沸腾时,各色调料会泛起奇异的光泽,像炖着一锅生活的内容。

现在,我似乎明白了。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诗歌写作者,都有一个内心的摊位,需要悉心去守护,去经营,去秘密地保有。诗歌,不再是日常必需的盐,亦不再是沾满露水的大路菜;它只是一条修身的秘径,一种催问性灵的香料,不分寒暑,无论短长。在这样一个逼仄的时代,诗歌仅是一种奇迹的香草,却不再有身世和谱系。

但,盐是什么?

惟有上帝他老人家,才斗胆说:“我是你们中间的盐。”

新闻推荐

王老汉家的“挣钱”电板

本报记者洪文泉薛砚2月5日,记者来到皋兰县石洞镇豆家庄村农户王玉灿家中,20块拼接在一起的光伏发电板就立在门前的场院里,与王老汉五亩地相毗邻,在贫瘠的农田中显得格外独特。王老汉引着记者来到了光...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