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桥头堡” 兰州市西固区巧打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牌
本报记者牛占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省各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五大建设任务之一。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历史文化厚重,街区恢复性建设项目被列为兰州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的25个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更是兰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必备项目,河口古镇的建设将是提升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形象之作,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古民宅”在兰州尚属保存之最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地处兰州市西固区的黄河北岸,东与皋兰县中心乡九河村接壤,西与达川乡吊庄村相连,南以黄河为界,与新城镇、东川乡隔河相望,北与永登县苦水乡大沙沟村毗邻,全境呈葫芦形状,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
历史记载,河口镇位于庄浪河入黄河处,宋代称喀罗川口。清代称张家河湾,亦称张家河口,隶属皋兰县西乡,辖八盘、石圈、洋沟城川、沙金岗、套沟川和咸水川。汉魏以来,河口为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孔道。西北有兰州—河口—新疆的通道,西南为兰州—河口—青海的要道,河口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
随着历史变迁,上世纪60年代前,河口的古建筑群体先后拆毁。现存文物有明朝宣德、咸化年间族祠;清代晚期族祠;明清时期商铺和四合院落;狮子楼台;明清时琴桌、太师椅、方桌、衣橱等,其中四合院落总占地面积约为13984平方米,被列为区级“古民宅” 保护对象,仅此,在兰州市尚属保存之最,是研究西北明清建筑的重要资料。
河口古镇建设项目获批立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都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延绵不绝的“秘密”。10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决定对13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开展评估检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的保护情况,以及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情况。
2011年西固区河口村被确定为市级旅游示范村,2012年被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核定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9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9月西固区河口古镇建设项目正式获批立项,2014年1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设计规划院编制完成《河口古镇保护及核心街区修复设计方案》,根据《河口古镇保护及核心街区修复设计方案》要求,河口古镇建设项目选址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2014年4月全面展开项目建设工作,至此,河口古镇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西固区提出,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市场运作、民众参与”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打造“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城市发展、民生建设”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力争通过2—3年的恢复性建设,通过实施“441137”项目工程,将河口古镇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建筑风貌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公共服务配套的历史文化名镇,使河口古镇建设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产业形象、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渠道。
古镇建筑群初具规模
12月5日,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讲好兰州故事”媒体采访团走进红古区河口古镇。沿着用红砖铺成的小路走近这些老宅子。古民宅的黄土外墙非常的厚实,给人一种古朴、亲切、自然的感觉。每个宅子的大门全是用木头做成,有的大门上还有少许的木制雕刻装饰。西固区宣传部干部季刚边走边介绍,这些老房子大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在200多年以上。河口村现有古民居39处,200多间。古建筑雕刻做工精细,造型别具一格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经沧桑,河口古镇通过对古建筑的恢复性修复,古镇城楼保持了历史的原汁原味,别具匠心,显得庄严肃穆、古朴雅致,已初具规模。同时,自西向东沿黄河将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的河口古镇(庄河堡)、庄浪河口湿地公园、沿河艺术长廊、水上公园、仿古商业步行街等,实现典雅和现代创意融合。通过对河口古镇文化底蕴的挖掘,加快休闲和商业功能的提升,充分发挥其文化旅游生产力的巨大效应,将河口生态商贸旅游区建设成为立足兰州、辐射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之地和兰州国际港务区的重要产业板块。
河口古镇的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必然选择。未来河口古镇将是兰州又一个通过古典建筑群恢复、旅游开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桥头堡”。
新闻推荐
精神文明建设大家谈大家谈 “好人库”让美德善行历久弥新 王传合
近年来,皋兰县文明办专人负责将各镇各部门报送的好人材料收集整理,建立起“皋兰好人库”。为道德模范建“好人库”、拍微电影,甘肃皋兰县礼遇道德模范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好人的关爱,更突显了对好人的尊...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