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华社撰文详解兰州发展新机遇——从兰洽会看西部开放前沿新姿态

兰州日报 2017-07-07 09:07 大字

兰洽会展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摄

“一带一路”成为本届兰洽会的主题词,更多宾客从不同国家前来,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更加丰富,种种细节呈现出中国西部开放的新姿态,原本的内陆腹地,正在成为开放新枢纽。

更多“一带一路”宾客从远方来

和前几届兰洽会相比,本届兰洽会除了有中亚等国家的宾客参与,还迎来了更多从“南边”来的外国宾客,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专门派代表团参加。

走进尼泊尔展馆、马来西亚展馆,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美食、生活用品吸引了大批宾客。90位来自马来西亚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代表齐聚马来西亚馆,他们展出的优质产品受到国内企业家的青睐。国内企业家不断向参展商询问相关情况,希望从中找到合作商机。

前来参展的一位马来西亚客商表示,兰洽会为马来西亚进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马来西亚企业能更顺利地进入中国西北省区,为企业走入中国提供更多便利。

前来参加兰洽会的外国宾客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下,兰洽会成为各国客商了解甘肃、了解西部地区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外投资的重要窗口,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中国制造走出去国外特产走进来

在兰洽会的新材料展区,多项“中国制造”吸引了众多外国宾客的目光。北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展台上,不断有外国宾客上车体验。该展台负责人杨州说,他们来参加兰洽会,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加快开放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借此联系起更多中西亚国家。

甘肃本地的大型国企金川集团,也“秀”出了自己的“新科技”。他们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材料,目前已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由该公司自主设计的钻车和矿车等矿井设备,也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

除了这些“硬货”,甘肃的“高原夏菜”出口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兰州特色的牛肉面也正在国际化。参加展会的兰州一家餐饮公司,正在开展一个“拉面商学院”项目,让外国人学习制作牛肉面。该公司负责人张高滔说,目前已有十多个国际学员学成毕业,其中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学员正在家乡筹备开一家兰州牛肉面馆。

有中国制造走出去,也有更多国外特产走进来。在兰洽会主展馆,一个德国啤酒展台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有人拿起酒杯品尝,并竖起大拇指称赞其口味。

据了解,这些啤酒“乘坐”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万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来到甘肃中部城市武威,然后再转运至兰洽会主展馆。

“前几年,大部分是我们国内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走出去,现在也有大量国外特色产品走进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天马号”营运负责人方红明说,班列开通至今两年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西部地区日渐增加的开放度,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不断加深。

西部,从内陆腹地成为开放新枢纽

在兰洽会的一场论坛上,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处处长彼得·默克的发言让台下响起了掌声。他说:“我从小就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35年前就来过中国西部的兰州,这里正从过去的发展腹地成为开放前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现在,从兰州出发的多条国际贸易通道已经得到连接。“兰州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已能辐射中亚各国,目前已发运102列4455车,出口货物价值1.98亿美元。

在本届兰洽会上,从兰州出发的几条商贸“新通路”被开辟出来。

甘肃省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一个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这个“南向通道”,将把西北和西南地区联结起来,形成起于兰州、经过南宁、直达新加坡的国际陆海新通道。

此外,兰州市正在积极筹备打通第二条南亚通道,开通巴基斯坦南亚国际货运班列,为我国同南亚、中东和非洲国家贸易构建一条运输新通道;同时,兰州市在筹备开通兰州—罗马尼亚、拉脱维亚、阿塞拜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以更好开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业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更加具备比较优势,日渐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为甘肃这样的西部内陆省份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

相关专家认为,地处中国西北“十字路口”的甘肃兰州市,从设施、通道、开放平台、贸易平台等多个层面,已经具备枢纽经济的基础条件。随着开放进程的加快,西部正从内陆腹地成为开放新枢纽。

新华社记者朱国圣屠国玺张文静

花絮

“零距离”品尝兰州特色农产品

软儿梨、白兰瓜、禾尚头小麦、旱砂西瓜。早晨刚开馆,在兰州馆皋兰特色农业展区里,就被宾客围得水泄不通,极具代表性的兰州本土农产品受到了外地客商的欢迎。“昨天才采摘的小黄瓜,很新鲜,纯天然原生态的小黄瓜个头小,营养高,欢迎大家参观了解,欢迎大家现场品尝”展区里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向嘉宾客商推介兰州本土特色农产品。

记者看到,展区里皋兰县重点推介了特色农产品,还推出了和尚头面等系列产品,小杂粮、胡麻油、保健品等系列加工农产品。礼仪小姐准备了丰盛的特色果盘供大家品尝,尝过地道的兰州软儿梨、白兰瓜后,外地宾客纷纷竖起了大姆指,连连称赞。嘉宾一边询问产业情况,一边了解进货渠道。“这几天,有着悠久栽培历史的兰州白兰瓜栽培主产区皋兰县,5万亩优质白兰瓜农产品陆续热销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工作人员向嘉宾介绍称,兰州软儿梨每年九、十月采摘后,经过糖化、冷冻变黑,然后上市销售,具有养胃、润喉消火、止咳化痰等保健作用。在兰州干燥的冬季,吃一个冻梨,犹如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感觉。在扫描区里,许多宾客正在扫描二维码了解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情况。

据悉,兰州市已在广州、深圳、云南丽江,西安、宁夏沙坡头等城市,建立了皋兰高原夏菜的销售网点,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网店,微信订阅号,已和淘宝兰州公司合作做到了只需网上支付12小时配送到客户手里,把产品直接卖到了全国。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晓君

宾客自拍记录“兰州蓝”

7月6日上午,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彩旗迎风招展,花朵鲜艳夺目,第23届兰洽会盛大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相聚在兰州,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合作共赢”的兰洽会巨幅主题墙前纷纷拿起手机,开启自拍模式,记录下盛名在外的“兰州蓝”和这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近年来,随着兰州城市环境形象的极大改善,“兰州蓝”成为城市的新名片。7月6日,记者在本届兰洽会主展馆外看到,不少来兰参加盛会的宾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自己眼中的“兰州蓝”。也有不少宾客,在展馆内外拍照留念。记者看到在兰洽会巨幅主题墙前,一批接一批的宾客相约驻足拍照留念。来自北京的参展商马先生邀请记者为其拍照,他愉快地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兰洽会,“兰州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前他来过兰州,当时天空雾蒙蒙的,现在天蓝云白,他把拍下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也让朋友感受到兰洽会的盛况,兰州的变化发展。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艳玲

特写

听“智能小胖”唱支歌

7月6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在兰州隆重开幕。开幕式当天,记者与兰洽会场馆里的“智能小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你好,我很开心你叫我宝贝”、“报告主人,我的使用范围很广,会按照上级部署和规定作出相关动作。根据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都要向主人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记者刚走进兰洽会场馆,就遇到了在门口冒充迎宾的“智能小胖”。憨态可掬的形状,丰富多彩的表情,卖萌可爱的声音,让许多嘉宾和市民情不自禁地走到他的身边与其互动。

“智能小胖”是一款家用型服务机器人,通过触摸进行语音操作和触屏双向操作,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小胖可以陪着4至12岁的孩子互动玩耍,唱歌、跳舞、讲故事,语音聊天、说评书,讲段子样样精通。同时也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运送物体。

如果你想听他唱歌,只需要和他说:“小胖,我想听汪峰唱的《存在》”,小胖就会回答:“让我搜索一下下,小胖即将为你播放张惠妹、汪峰和那英的《让我一次爱个够+征服+哭不出来》”是不是很可爱呢?

在信息和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慢慢走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智能机器人既可以当做投影仪器,还兼容教育、娱乐、服务等其他功能,可能现在这种机器人还没有完全的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璇石雨涵郭俊宇

新闻推荐

兰州市围绕市场狠抓职业技能培训

本报兰州讯(记者文洁)针对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中出现的技术工短缺等问题,今年以来兰州市人社局加强供需对接,围绕市场抓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培训与促进就业创业的结合。今年1至5月,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1320...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