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州 最美风景是文明——兰州市“民字当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兰州日报 2017-06-13 07:11 大字
皋兰山下,黄河两岸,经年奋进,气象一新□资料照片

【本报讯】《甘肃日报》昨刊发长篇通讯,报道兰州市创城工作,全文如下:

2017年6月11日清晨,迎着母亲河畔的第一缕阳光,一场美丽奔跑如约而至。

来自乌克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名运动员和选手沿着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兰州黄河风情线,第七次进行一场体力与意志的精彩较量。

几十万人欢聚的盛会,散场后该会是怎样的狼藉?第一次从上海来兰参加赛事的章擎心里想。

然而,中午时分,当赛事即将结束,大家逐渐散去时,章擎惊呆了:沿途线路、活动场地周边干干净净,很少见到纸屑、垃圾。在志愿者队伍的引导下,庞大的人流井然有序离去。望着眼前的一切,章擎连声感叹:兰州城市文明程度如此之高,太难得了!

“我们生活了半辈子的这座城市,这些年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居住在兰州这个大家庭,有责任呵护这份美丽,展示我们兰州人的文明风采。”

……

刚参加完广场文艺演出的一群大妈,沿着黄河边上的健身步道往家走,但在她们的手里,多了一个环保袋,沿路一边捡拾着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一边一言一语向记者表达着激动的心情。

或许章擎及大妈们并不清楚,时下,兰州再次站在递交“文明考卷”的关头。

历经十余载,在“赶考”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中,兰州市一直在追赶。2005年以来,兰州市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08年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2016年,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兰州市在省会提名资格城市中名列第6,但最终还是失之毫厘。虽几次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失之交臂,但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市民,并没有失意消沉,而是查找差距、反思不足。

“其实在多年创建实践中,我们既看重城市‘得牌\’,更看重群众得益;既追求创建受奖,更追求群众受惠。最终目标是把兰州建设成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为早日把兰州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的一席话,道出了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努力方向。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才是文明所在。秉承“为民、靠民、惠民”的创建思路,兰州市以更清醒的认识,更饱满的热情,更大的创建力度,投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中来。

皋兰山下,黄河两岸,经年奋进,气象一新。400多万兰州人民,亲眼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古城因文明创建发生的美丽蝶变。

在惠民利民中推进文明

像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有着千年历史的兰州城,从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每一天都在加速发力,呈现新变化:城在变大、路在变宽、楼在变高、车在变多……

然而,文明城市不应只有华丽的外表,更应该得到最普遍的百姓认同。新一届兰州市决策层总是不断自问着这样一个问题:市民的生活是否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满意?

“如果一座城市环境脏、管理乱、服务差,不文明行为多、社会治安案件多、负面问题投诉多,谁还会来投资?谁还想来旅游?谁还愿来创业?”“如果企业、市民有诉求、怨气,还诉说无门,搞不好,还碰一鼻子灰,这样的事多一些,我们能有创建文明城市的根基吗?”在一次全市大会上,李荣灿振聋发聩的这番话让不少与会者低下了头。

为此,新一届兰州市委、市政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新年之初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旨在大力整治作风顽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提升行政效能的“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和交通秩序、城乡环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攻坚战。

兰州市多措并举,重拳出击,打响了“面子”“里子”一起抓的整治攻坚战。

“治转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共问责处理干部1672名,一些“庸懒散慢混卡”等典型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兰州市上门解忧,积极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已走访项目、企业、商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2638个,梳理问题3153个,已解决932个,正在解决2221个。

兰州市政府也加快“瘦身强体”,在“放管服”改革中,共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6项,成为全国审批事项较少和审批速度较快的省会城市之一。与2003年相比,2016年兰州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88.2%。

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兰州市在结合“三大整治攻坚战”中,对主次干道、小街巷及其周边的环境卫生,店外店、流动摊点、车辆乱停放等现象进行整治,加强对城际铁路沿线、城市六大出口、城乡接合部、老旧楼院等区域环境的整治,力求打造一批干净整洁、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

七里河区任家庄街道曾以“脏乱差”闻名,市民无奈地称之为“垃圾一条街”。如今,它被打造为一条干净靓丽、个性鲜明、有文化味的商业街区。截至目前,兰州市已整治这样的背街小巷927条。

为缓解交通拥堵,满足市民出行要求,兰州市积极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80%以上,2号线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南山路、北环路2条城区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南绕城、北绕城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自2011年以来,兰州市共拓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92条,建成黄河大桥5座,建成“上跨下穿”工程4个,建成人行过街天桥54座。建成七里河区至安宁区快速公交专线,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黄河水上公交……初步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使两山夹一河的地形不再成为制约。

过去到过兰州的人均言:尽目苍黄不见绿。现在随着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兰州蓝”被国内外瞩目。目前,兰州市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城区新增、改造绿地2345.6公顷,绿地率由26.7%提升到32.63%。

论财政收入,兰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靠后。但近几年,兰州市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将新增财力大力投向就业、教育、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低保特困家庭救助等民生工程,实施了棚户区、“三无院落”、清洁能源、小街巷改造、“主食厨房”等一批事关百姓利益的项目。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七里河区“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民情流水线”工程,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等成为在全国都叫得响的为民服务品牌。5年来,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168亿元,兴办为民实事129件。

在满足精神需求中播撒文明

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同样也是在满足精神需要中,播撒文明润物育人的过程。

去年冬天,一个皋兰县王彩霞英雄群体救人的故事在金城广为传颂。她们只是省城兰州众多好人的一个缩影。

走进兰州城区繁华街道,人们不难发现,醒目位置的LED大屏墙,不是商品广告,而是好人墙。好人墙播放的是一部部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电视宣传片。电视片的主角就是自强不息、助人为乐、敬老孝亲、诚实守信的“兰州好人”。这群长相平凡,衣着朴素,不善言辞的普通人,却因为自己金子般的心灵、难能可贵的善举,成为这座城市人们最熟悉的“明星”!

“别人在选秀,兰州在选好人。在这座城市,处处可感受到文明之风的吹拂。”不少外地游客感慨地说。

兰州市深入实施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近年来持续开展“月评十佳、年评百佳”兰州好人活动,全市累计评选出“兰州好人”800多人,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1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全市建成道德讲堂660所,累计举办活动1万余场(次)。

兰州市将文明的触角延伸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经常性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连续开展4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51名学生被评为“美德少年”,有2人荣获首届“陇原美德少年”称号。全市建成145所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全市乡镇和中心校全覆盖。

近几年,兰州市民欣喜地发现,贾平凹、莫言、余秋雨、苏童、金正昆、鲍鹏山等国内一批文化名家及艺术家陆续走进兰州,他们以办讲座、开座谈会、举行朗诵会等形式与兰州市民“零距离”接触,讲授文学创作、传播文化知识、朗读经典名章。受益匪浅的市民给予这项文化惠民活动很高评价。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有一群身影,他们来自社会不同岗位和阶层,但心中都充满着爱心和奉献。他们,就是兰州文明志愿者。这个群体,一直活跃于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每一项进程中。据统计,目前,兰州市注册志愿者已达35万余人,团队2000多支,他们广泛开展的“情暖金城,邻里守望”“举手之劳、日行一善”等活动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灯。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兰州人!”近年来,兰州市组织各行各业群众,开展大规模活动,通过签名寄语、系列访谈、讨论交流、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人们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倡导人人争做文明有礼兰州人,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整个城市内涵。目前,兰州市有国家级文明单位25个、省级文明单位137个,市级文明单位460个,市级文明校园32个,市级文明家庭100户。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和道德信贷工程,累计评级授信6000多户。

如今,文明,让金城无处不芬芳;文明,已成为兰州最美风景!

新闻推荐

兰州 最美风景是文明 兰州市“民字当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侯若志2017年6月11日清晨,迎着母亲河畔的第一缕阳光,一场美丽奔跑如约而至。来自乌克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名运动员和选手沿着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兰州黄河...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