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州社会各界齐发力 民生福祉惠及19.2万残疾人 残健手拉手小康齐步走

兰州日报 2017-05-22 04:10 大字

■编者按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这是写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篇首上的一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个残疾人工作者的心中。特别是在兰州全市上下打响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逢人便说,逢会必讲,处处呼吁。

事实上,对于兰州市19.2万残疾人来讲,全面小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是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是不断健全的保障体系,是倍感充实的获得感,是身边不断升级的幸福感。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兰州残疾人事业的长足发展:兰州市残疾人就业、文体、托养、康复和社区建设等6个方面的工作西部领先;累计为411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为79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全市326个社区建成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登记实名制助残志愿者65000名,志愿服务对象基本涵盖全市75%的残疾人家庭;全市131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兰州市就是通过普惠与特惠制度的结合,拉起了残疾人生存与自立的“兜底线”;通过康复与就业优惠政策的结合,树起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增收致富的信心决心;通过扶贫与救助的结合,引导了助残志愿队伍、社会各界与残疾朋友手拉手,健步前行在共同小康的康庄大道。

5月21日,第27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对于每一个残疾人来说,不健康和残缺的躯体,就是他们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今年读大二的学生崔善玉对此有深深的感触。三岁时,一次高烧改变了崔善玉的命运——因注射青霉素导致听力损失。备受打击的妈妈却没有放弃,通过兰州市聋儿语训中心的康复训练,终于让崔善玉的生活步入了正常人的轨道。如今崔善玉拿着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大学里创办了摄影工作室和公众号,圆了成才梦。“如果懂得残疾预防,我不会遭受这么多的磨难;如果没有系统的康复训练,我也不会有如今满满的幸福感。”她说。

康复预防十类康复业务筑梦健康

与崔善玉一样,在兰州市有缺陷的残疾儿童正迎来一次康复的机会。市残联康复处处长说,今年兰州市将为117名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2163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637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他告诉记者,据残疾人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兰州市19.2万残疾人中,持证残疾人7.1万,有近60%的残疾人有康复服务需求,在2015年度得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不足20%。为此,市残联专门制定了《兰州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实现到2020年残疾儿童及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

其实,在此之前,市残联就实施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扶持残疾人事业”“七彩梦行动计划”等康复项目,推出了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精神、肢体、辅助器具、人才培养、残疾预防、心理健康等10项康复业务,为残疾人的健康和康复“保驾护航”。在2016年,共争取资金513万元,为4769名残疾人提供了各类康复服务,其中:免费为199名残疾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肢体矫治手术;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00例,为460名精神病患者开展了免费服药和免费住院治疗;免费为2810名残疾人进行了助听器验配、辅具配发、矫形器装配等。为6000多名残疾群众提供了各类社区康复服务,为1500名残疾人开展了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

就业创业“双创”催生就业新途径

如果说,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那么就业则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立身之本。

在皋兰县,一位女强人就是在残联的帮助下,演绎了一曲就业创业的自强之歌。冯玉琴从陕西财经学院毕业后,应聘到兰州正大有限公司财务部做核算会计。然而神经性耳聋的疾病迫使她不得不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外资企业,失业与生活的困顿一度让她心灰意冷。皋兰县残联得知这一消息后,推荐她到省康复中心配了一副助听器,并积极鼓励她重新创业。在积极争取下,她享受到小微企业补贴5万元,无息贷款20万元的资金支持,创办了皋兰晨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蛋托。如今,她的企业可年产蛋托1500万只,年产瓶托800万只,可安排就业人员15人以上,年产值达到260万元,利税18万元。

市残联就业处处长告诉记者,冯玉琴只是兰州市残疾人创新创业中的一员。近年来,兰州市争取省上资金258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60万元,培育形成了兰州红古区聚光蔬菜销售有限公司等22个扶贫就业基地,扶持了兰州美伊食品有限公司等13个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优秀企业。涌现出甘肃永鹏制衣有限公司经理杨永鹏、兰州大大餐饮有限责任公司鸿瑞园大酒店经理傅连鸿、兰州陇海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经理宫志刚、皋兰县福利包装厂厂长冯玉琴等残疾人民营企业家,主动安置残疾人就业,形成了“成功一人、带动一片、创富一群”的良好社会效果,辐射带动1670名残疾人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从2012年开始,兰州市每年对100名有创业意向、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一次性5000元创业资金资助,扶持了三康盲人按摩院等28个自主创业典型,累计培训残疾人2.6万人次,帮助1.01万人(次)残疾人实现就业,残疾人的就业环境逐步优化,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社会保障“三项补贴”建起兜底线

“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写在《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里的话语。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残联任重道远。

“小康路上,我们不能落下任何一个残疾人。”市委副书记郭智强在调研兰州市残疾人工作时指出。很快,一系列针对困难残疾人的民生保障制度迅速确立并不断完善。特别是针对特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贫困老年残疾人的“三项补贴”制度(即城乡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老年残疾人生活补贴)甚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记者注意到,除了“三项补贴”制度,针对残疾人的民生保障涵盖了城乡困难残疾人低保、大病救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危房改造等各个方面。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其中:城市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金按保障标准上浮20%;农村低保家庭中主要成员劳动力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且家庭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纳入一类保障对象施保。其次,加强残疾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纳入重点救助对象;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最低标准政府代缴率达100%。落实上浮残疾人住院基本医疗报销比例,残疾人住院起付线为健全人的50%,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职工和居民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文教体育阳光助学铺平学子成才路

2016年6月7日,一名智力残疾的考生在兰州三十七中单设的特殊考场内,顺利完成了第一天高考。与其他考生不同,由于这位考生属于智力残疾,听力和视力都没有问题,但书写速度没有普通学生快。因此,考点给这名特殊的考生安排了一间独立考场,考场与其他考生的考场完全一样,并允许该考生延迟交卷。因此,他的开考时间与大家相同,结束时间向后延迟46分钟。

而这只是残疾学子接受公平教育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一组数据:仅仅在2016年,“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资金2万元,对13名在校贫困残疾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性的资助。中央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共资助60名学前儿童入学;按照中专、高中600元、大专1500元、本科2000元的标准资助432名学生顺利入学。2016年高考录取残疾学生18名、录取率达95%,录取人数较上年增长5%,双创历史新高。

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告诉记者,按照《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兰州市还将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确保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全市所有县、区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普通高中积极录取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有条件的县区要实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同时,兰州市残疾人文艺体育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市残联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兰州市残疾人歌手大奖赛”和“第四届残疾人相亲联谊会”,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多,初步形成兰州市文体活动品牌。兰州市残疾人代表团在参加“第七届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共参赛12个节目11个获奖,其中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1个,兰州市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和组织奖。

扶残助残各界齐心点亮城市温暖

“残疾人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也正是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格局下,兰州残疾人事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孔令利说。

市文明办将志愿助残、无障碍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内容。市发改委向国家和省发改委申报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残疾人服务体系专项建设项目3项。市教育局着力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康复医学和残疾预防科技项目。人社、民政等部门认真兑现残疾人就业医保低保“两项补贴”等特惠政策。市司法局积极开通残疾人法律援助无障碍通道。市财政局严格落实残疾人事业资金支持保障要求,积极支持各类残疾人事业项目资金争取和匹配资金落实。市建设局不断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市房管局将符合城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市交通委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市内公交免费政策等等。除了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参与扶残助残活动,民间力量也为残疾人事业添砖加瓦,点亮了城市温暖。例如,兰州市荣光义齿制作中心针对工作性质,专门招收了下肢残疾人和聋哑人就业,现有残疾职工16名。榆中县福利包装厂5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对残疾人的机械操作技能培训,同时选派技术优秀的残疾人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等。

为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助残的活动中,兰州市将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同时还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扶贫开发、助学助医、扶贫解困、日常照料等方式为残疾人奉献爱心,提供慈善帮扶。倡导社会力量兴办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公益性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托养照料、社会工作服务等机构和设施。精心打造全国“学雷锋”助残志愿活动。深入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阳光行动”和“邻里守望”助残志愿服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化助残志愿模式,形成助残志愿长效合力。指导推动各县、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心务实、各具特色的助残志愿活动。

十大民生行动提升残疾人获得感

在2017年全市残联工作会上,兰州市紧盯帮助全市19.2万残疾人共圆小康梦的奋斗目标,谋划并实施十大民生行动,进一步加快残疾人及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建立***档案,列支5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残疾人***,免费为1200名残疾人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持5000名残疾人脱贫,帮助8000名残疾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精准康复。为5000名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为150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救助,康复服务率达到60%。

三、阳光助学。按照全日制本科、专科每生每年3000元、高中(中专)每生每年2000元、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500元、学龄前贫困残疾儿童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资助500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女子顺利入学。

四、就业创业。继续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鼓励扶持10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为2000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安置残疾人就业1500名。

五、文娱健身。广泛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力争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30%以上,按照全年20%的进度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举办《我梦最美——第二届兰州市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书法、工艺、美术、摄影展》。实施康复体育进入家庭项目,为1300户残疾人家庭购买适合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健身器材。举办第四届兰州市“残疾人歌手电视大奖赛”。

六、无障碍建设。制定实施《兰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户;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

七、交友圆梦。在全市残联系统广泛推进与残疾人“交友圆梦”行动,每位残疾人工作者、专职委员要与2至3名残疾人交成朋友(至少1名农村残疾人),与1户贫困残疾户建立“户帮户、一对一”帮扶关系,携手共奔小康,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八、关爱行动。对全市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九、基地建设。巩固和完善残疾人艺术人才专业培训基地、体育人才培训基地、康复服务基地、残疾人培训基地;建成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14个。发展12个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安置农村残疾人120余名,辐射带动周边200户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

十、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兰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征地、设计、环评等工作,争取下半年顺利开工,2019年完成整个项目建设。

新闻推荐

皋兰县——以“六化一型”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本报讯】近日,皋兰县召开会议,对县政府班子就下一步开展好“治转提”专项行动进行深入研究和安排部署,针对“庸、懒、散、慢、粗、浮”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以及整改阶段的工作要求,突出问题...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