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经典的文化好比一坛老酒,愈陈愈香。即使岁月无情流失,一份乾隆三十年的《立遗嘱分关》在珍藏了251年后,仔细品来依旧能咂出甘酽醇厚的滋味。 近日,记者在市民
真正经典的文化好比一坛老酒,愈陈愈香。即使岁月无情流失,一份乾隆三十年的《立遗嘱分关》在珍藏了年后,仔细品来依旧能咂出甘酽醇厚的滋味。
近日,记者在市民何先生家里见到了余份从乾隆三十年(年)到民国三十年(年)的契约文书。印章清晰、小楷工整,契约文书清晰见证了靖远县石门乡何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有家族另家分户的《立遗嘱分关》,有置买田地房屋坐落的契约,有典当田地的典约,有民间借贷的借约,有化解邻里纠纷的合同。“信息包含之丰富,时间跨度之长远,地区和人物涉及之众多,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实属罕见。”据何先生介绍,这余份契约文书是今年国庆节期间才新鲜现身的,由父辈世代珍藏,在他岁的老父亲手中已经珍藏了近年。
图为何先生家中珍藏的唯一一份写有“洪宪”字样的契约。
图为“仁义礼智信”字样的签名画押。
图为写有“光绪”年号字样的契约。
图为写有清朝“道光”年号字样的《奉宪刊发执照》。
地契文书新鲜现身
掀开何姓家族尘封历史
何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退休教师,老家在靖远县石门乡坝滩村炭窑社。今年国庆期间,何先生在回老家看望父母时,第一次接触到了父亲珍藏近年的“古董”。
“国庆期间,我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在与父亲聊天请教有关何氏家族轶闻史话的史料问题时,父亲恍然记起在家中一个老柜里已经存放了近年的‘古董\’。父亲拿出一个民国时期的蓝色老布‘包裹\’,包内有折叠整齐的古旧地契文书。”何先生说,“听父亲讲,契约是由我高祖的祖父代代传下来的。解放初期家族没有人愿意和敢于保存,父亲知道后放在家中一个有清朝铁锁的柜子里保存至今。”
何先生在经过数天研读汇总后,基本理清了契约的年代和主要信息。经过清点和阅读,何先生发现古旧契约文书共有多份,尺幅最大的为厘米×厘米,文书中既有带官印的红契,又有民间白契。契约上面大多有朝代、年号、日期、中人、执笔人和画押人,描述买卖细节和界线标注清楚到位。画押多为“十”字,也有将“仁义礼智信”合写为一个字的,少量文书写有“此约无用”的字样,时间跨度从乾隆三十年(年)到民国三十年(年),保留年代最早的是一份何氏家族另家分户的《立遗嘱分关》。
附《立遗嘱分关》:
“父何振先,所生四子、一侄。长子广大,次子广德,同居胞侄广西,三人俱各年长,已婚娶成立。三子广廷、四子广朝二人俱系年幼,尚未婚娶。念身生平碌碌,挣置家业,今因桑榆暮景,朝夕莫保,虽欲勉强同爨,恐后反生嫌隙。父子伯侄商议,伏请亲戚僯佑,将身所置庄房产业,牲畜器具等项,凭众均搭五分,对神阄分,各人各照,所分各项领受执业,此系凭众均分,至公无私。自分之后,各人各守各业,务宜安分自立,不得争长竞短、异说等情。日后如有异说,执此字赴官,以不孝惩究。今欲有凭,立此一样五纸,各执一纸,永远存照。”
记者在通读《立遗嘱分关》的文书后发现,通篇文字流畅、感情细腻,再现了何姓家族不患寡而患不均、本分持家的文化底蕴。“虽欲勉强同爨,恐后反生嫌隙”“各人各守各业,务宜安分自立,不得争长竞短”饱含着何姓家长为后世子孙计长远的血脉亲情和治家良训。
何先生表示,这篇《立遗嘱分关》是迄今白银市靖远县何氏家族发现的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家族性分关文书,也是研究清中期以来靖远乡土习俗、土地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契约文书内容丰富
记录田地买卖、典当等民间活动
记者在何先生整理好的契约文书中看到,尽管纸张已经泛黄,但这些古旧契约文书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其中,乾隆年间的契约文书2份,嘉庆年间的契约文书8份,道光年间的契约文书份,咸丰年间的契约2份,光绪年间的契约2份,洪宪元年(年)借约1份,民国年间的契约余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旧契约文书皆由毛笔书写,字迹工整,书法水平较高,不仅内容可读性强,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记者看到,何先生家中乾隆四十九年(年)的是一份合同。内容讲述了业主何文彩与江姓、车姓就水草道路进行商议,并于9月日立下合同。
引人注意的是,在嘉庆十八年(年)的张姓购买景泰狼刨水王姓的旱田地契约中,清晰地盖有皋兰县红水分县两寸篆书印章三枚。据何先生介绍,外姓人的契约留存到何氏家族应该是随田地转卖的结果。“这些契约文书,不仅为深入了解靖远、景泰(红水县)历史上农村民间通货借贷、田地买卖、典当家产等民俗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为研究晚清至民国年间甘肃省的税务政策和管理办法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历史资料。”
在道光年间的份契约中,记者看到有租种土地的租约、有《立遗嘱分关》、有典当永盛全号的当约、有典种旱地的典约、有购买土地的契约,内容丰富,堪称道光年间靖远石门和景泰红土井子当地典当、租赁、买卖等民间活动的鲜活物证和真实印记。
引人瞩目的是,道光二十五年(年)何怀教开发臭泥井田地的《奉宪刊发由单》和《奉宪刊发执照》,虽经岁月流逝却保存完好。
尤令何先生颇感兴奋的是,在这些古旧文书契约中,一份“洪宪元年”(年)字样的借约弥足珍贵。“借约内容为景泰县老龙湾张姓借天兴魁号纹银的文书。众所周知袁世凯只做了天的皇帝,因此洪宪年号的地契较为罕见。”
在何先生家里的古旧契约文书中,记者看到民国时期的契约最多有余份,属买卖文书。这些契约对于何氏家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民国十五年前的契约涉及炭窑社的大多由岁考中秀才的何氏族人何复昶书写,字迹秀丽;民国十五年以后的契约涉及炭窑社的大多由兰州中学读过书的何天秩书写,字迹工整。”何先生告诉记者:“家里收藏的最晚的一份契约是民国三十年(年)的,之后我的家族逐渐衰落,加之年解放,再无契约。”
传承古旧契约文书意义重大
从乾隆三十年(年)到民国三十年(年)再到时下,何先生父辈珍藏的契约文书走过了年的岁月。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世事沧桑,物换星移。余份古旧契约文书,依旧焕发着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
正如何先生说的,从这些分关契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照章办事、老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优良传统,这对于丰富何姓家族以及整个社会大家庭的家风家训、教育子孙后代,都有宝贵的借鉴之处。
“这次发现的分关、契约等文书,是迄今靖远县何氏家族发现的形成年代最早、内容最系统的家族性地契文书,不仅见证了何氏家族的家事变迁,也折射出了靖远、景泰等地村落形成、风土人情、土地权属以及生存状态。”何先生表示,余份古旧契约文书的现身是一部治家立业的真实记录,是一本家风传承的生动教材,是无价的精神矿藏。“细读这些泛黄的地契,无不感受到先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梦想,其折射出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对后世子孙的最好的鞭策和激励!”
何先生向记者介绍,透过这余份古旧契约文书可以看到我国民间典约活动源远流长、文化厚重。“在这些契约、文书中,无论是民间的土地买卖合同,还是有官府印制的土地买卖双方填写的官契,都有固定的格式。如立契人姓名、卖地原因、所卖土地的面积、坐落、四至、价钱等内容,以及‘此系二者情愿,并无债折逼迫,今恐无凭,立契为照’之类的话。透过契约可以看出,土地交易一般都有较为郑重的仪式习俗,除卖方在场签字画押外,还有立字文约人,亲房同族人,中知人等签字画押。地契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公平交易的实际情况,对于教育后代诚信做人、认真做事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据何先生介绍,这余份古旧契约文书流传至今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长房保存祖上文件的传统习俗,其次可能与相对富裕的家世背景有关,再次还与代代相传的保存祖传文件的传统有关。”对于保存和传承这余份古旧契约文书,何先生表示任重道远。“祖上流传下来的文书,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永远传承下去,而且要虔诚敬畏的在精神层面上深入研究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激励后人的作用。”
新闻推荐
皋兰兰鑫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设备异地搬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项目名称:皋兰兰鑫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设备异地搬迁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概况:皋兰兰鑫钢铁有限公司三川口工业园区厂区内已建成年产70万t/a高速线材生产线,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