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兰州桥桥通南北(二)
五、新城黄河大桥
1958年5月,为配合甘新公路改线而架设的新城黄河大桥破土动工。
甘新公路原来由兰州市区通过中山桥,过金城关,进安宁堡、沙井驿,沿黄河北岸西上。1958年,国家决定在兰州建设甘肃机械厂,厂址选在原甘新公路通过的柴家川,这就拦腰斩断了甘新公路,因此,甘新公路只得改道,改由兰州市区经西固区,延黄河南岸向西到新城渡黄河,以贯通甘新公路,故由甘肃机械厂投资192万元建设新桥。
桥址选择在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黄河干流上,即甘新公路(国道109线)43公里处。在桥址以上约13公里处有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汇入,在桥址上游3公里处有黄河的一级支流庄浪河由西北侧汇入,在桥址处,黄河由东南转向东而去。河南岸砂页岩外露,呈陡壁,宛若天然的排水坝,将水排向东去。在桥位下游300米处,河流分为两支,支流向东北,主流向东,分绕沙洲而过。桥址上游河面较宽,约为300米,到桥址处河床逐渐变窄,河面宽度为250米。
新城黄河大桥是根据1957年9月12日第三工业机械部提出的《新城、柴家川间黄河桥及专用线工程设计任务书》,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设计的。设计全桥由5跨33米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粱及1孔63米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组成,总长246.27米,桥面总宽10米,其中车行道宽7米,人行道各宽1.50米,桥下通航净空7米。设计荷载汽-13级,拖-60级,抗震烈度7度。下部结构为混凝土重力式桥墩,浆砌片石桥台,明挖及沉井基础,基底建于岩层。
工程由乌鲁木齐铁路局桥梁工程队施工,下部结构1958年5月开工,6月完成5号和6号桥墩及北桥台。因洪水停工3个月,10月复工。1号、3号、4号墩及南岸桥台用钢板桩围堰岛下沉井基础施工。1959年4月,下部工程全部完工,并预制了5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5月,开始制作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10月,构件全部完成拼装,11月,架设竣工,12月20日,全桥竣工验收通车。新城黄河大桥既位于甘新公路上,也位于甘青公路上,是兰州市西大门上一座关隘性桥梁。它的建成,既提高了公路等级,又沟通了兰州、西固、新城及河口地区的交通。它不仅是通往省内武威、张掖、酒泉、玉门等地的咽喉要道,也是连接甘肃省同青海和新疆省际道路的主要桥梁,为加速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建设和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城黄河大桥建于古“丝绸之路”的“新城渡”附近,据《皋兰县志》记载,“新城渡”是在汉代就已通行的古渡口,它也是“丝绸之路”从兰州西行常走的路线之一,对“丝绸之路”的畅通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新城渡”已今非昔比,古老的渡口已踪迹全无,代之而起的是雄伟现代化的公路大桥。
新城黄河大桥采用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式,在国内是第一次试制,当时认为,这种桥梁结构在大跨新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它不仅可以在公路桥上大量推广,即使在铁路桥上也同样可以采用。继新城黄河大桥之后,兰新铁路在乌鲁木齐以西的昌吉河上第一次采用跨径56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的试制建成,为桥梁建设的标准化、工厂化作了有益的尝试,为桥梁大跨度地跨越河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当时是我国有发展前途的桥型之一。
六、五〇四厂公路铁路两用桥
1959年,黄河兰州段解放后修建的第6座跨黄河大桥建成,这就是国营五〇四厂公路铁路两用桥。
五〇四厂是我国大型一档国防工业骨干企业,是我国第一座铀同位素分离工厂。1958年至1964年1月建成投产,为中国“两弹”试验成功,核潜艇下水和泰山、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了优质燃料。五〇四厂公路铁路两用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黄河大桥下游,是该厂为运输本厂物资而修建的专用桥,为5孔下承式钢桁架梁桥。全长232.61米,桥面净宽7米。
七、什川吊桥
什川镇位于皋兰县南20公里处,盛产瓜果,年产瓜果上千万斤,主要靠皮筏和木船搬运过黄河后,再运往白银、兰州等地。据统计,建桥前,每年因过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万多元,渡河劳力4万多个工日,而且很不安全。为此,什川镇南庄、上坡、上车3个大队成立建桥委员会,筹资24万元,计划修建全长144米的双曲拱桥。但因投资过大(概算160万元),力所不及,后在省交通厅工程技术人员苏钰的建议下,自力更生,并取得省、市公路部门的支持,用1年半的时间,建起一座能通行汽车的单链柔式钢索吊桥。
这座吊桥主桥长124米,引桥长40米,路堤长300米,桥面净宽7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米,桥面为木板铺成,载重13吨,可同时通行一辆载重汽车和一辆马车。桥的南北两端为高15米的钢筋混凝土龙门,14根粗大的钢索凌空悬挂于黄河上,桥高设计高出黄河历史上最大洪峰3米以上。吊桥于1971年5月20日竣工,
该桥是兰州地区的农民集资建设的第一座桥梁,开创了农民建桥的先河。1971年建成通车后,《人民中国》杂志用17种文字载文向全世界作了介绍。日本“共同社”以《中国农民修大桥》为题,发表了新闻专稿,盛赞中国农民的英雄气概。
八、西沙黄河大桥
1971年,省、市革命委员会指示:“道路要革命,管它几十年。”同年,省、市革命委员会确定进行“七条马路一座桥”的大会战。其中的“一座桥”是指建设西沙黄河大桥。
西沙黄河大桥位于西固区钟家河,原西沙便桥下游270米处,南连西固环行路,北接中川公路,是通往中川机场和安宁区沙井驿必经的黄河大桥,也是当时的一项重要的备战工程。
大桥上游270米处是1956年建成的西沙黄河便桥,原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建成后曾于1959年进行加固。1965年河水猛涨时,两个桥墩破冰凌被冲毁,主桥墩被冲坏.致使交通中断达半年以上。虽然经1965年修复,但维修时,主桩柱没有达到原设计深,破冰凌也没有恢复成原设计,此后每年得进行一次维修加固。至1970年,该桥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14年,由于交通量日益增加,已远远不能适应运输需求。加之当时全国都在加强备战,这座便桥不符合备战要求,达不到平时通车、运输、打起仗来什么武器都能过得去的“三用”,因此,省、市革命委员会决定修建新桥。
1971年6月22日新桥开工。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工程,兰州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以兰州市为主,兰州铁路局、甘肃省交通邮政局、国家建委第七工程局参加的西沙大桥建设指挥部,全面负责大桥的建设、指挥工作。
大桥全长320米,桥面总宽10米,其中车行道宽7米,人行道各宽1.25米。设计荷载汽-18级,拖-80级。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台。南北桥头建引道,桥北为深挖路堑,长320米;桥南为高填土堤,长430米。
1974年6月25日,大桥峻工并通过验收,实际造价431.49万元。7月1日正式通车,省、市领导张忠、宋平、胡定发、关守信等出席通车典礼。
这座桥是兰州市利用自己的设计、施工力量建造的第一座大型跨黄河大桥,它的建成,标志着兰州市桥梁建设技术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沙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原西沙河便桥于1977年拆除。
九、柴家台吊桥
在筹备建设西沙黄河大桥的同时,黄河兰州段的第二座吊桥--柴家台吊桥于1970年建成通车。
柴家台吊桥位于西固区柳泉岸门村北,是兰化机械厂投资38万元修建的,为柔式钢悬索吊桥。桥共3跨,北边一跨跨径为139米,中间一跨跨径为19米,南边一跨跨径为17米,两跨均为钢桁架梁。桥全长175米,宽2.50米,通行手扶拖拉机等窄轮距车辆。
十、八盘峡黄河特大桥
1974年,八盘峡黄河特大桥动工兴建。
八盘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是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9个阶梯电站厂址所在地。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2.58万平方公里。1969年,国家投资1.49亿元,动工兴建八盘峡水电厂。1974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75年8月,第3号、4号机组同时并网发电,1980年2月,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同年12月,西北电管局和甘肃省建委组成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进行总体验收。
八盘峡水电厂电站枢纽布置为河床式。拦河坝由泄洪排沙闸坝、厂房坝段及左右混凝土副坝组成,全长396.40米。水库移民201人,淹没耕地73公顷。为保证水库建设,公路改线7公里,铁路改线7.50公里。八盘峡黄河铁桥就是在铁路改线时新建的。
这座桥位于兰青铁路线K9+582处,为2跨64米下承栓焊钢连续梁,15跨31.70米。及10跨23.8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共20跨,全长877.50米。该桥于1975年5月完工。至此,黄河兰州段已建成了3座永久性铁路桥,贯通了兰新、包兰、兰青3条铁路干线,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未完待续)据《百年中山桥》
新城黄河大桥
五〇四厂公路铁路两用桥
什川吊桥
西沙黄河大桥
柴家台吊桥
八盘峡黄河特大桥
新闻推荐
◇记者金振华特约记者张瑞贤鑫报讯9月6日20时许,皋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黑石川派出所报告警情:当日17时许,在皋兰县黑石镇三和村村委会附近的路旁发生一起多人故意伤害致两人重伤的案件。...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