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为乡亲们义务修路37年耄耋老人魏至荣的执着和守望

陇东报 2015-05-19 21:09 大字

一个人,一把锹,数条路。

从黎明到夜幕,从壮年到暮年,37年如一日,他肩扛铁锹,背着背篼,提着馒头,风雨无阻,修遍了什川镇的大道小路。他就是被乡亲们誉为有颗金子般心的魏至荣老人。

为省时间带干粮修路

五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什川镇,见到了魏至荣老人,现年82岁的魏至荣老人黝黑面庞,中等身材,身体比较孱弱。由于常年劳累,已经累弯了腰,一双枯瘦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疤。当记者问及修路的初衷时,老人掀开了回忆的思绪和话闸。“那时候还是生产队,我们没有三马子,也没有拖拉机,道路也全都是山路,我们卖瓜卖菜卖果子都是人或牲畜拉着板车去兰州,可是山路坑洼不平,大坑小洞能让马失前蹄,特别难走。遇到下雨下雪天,更是寸步难行。乡亲们的菜和果子卖不出去,我看着特别着急,所以便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1977年的秋天开始,时年45岁的魏至荣便开始了他后半生的修路史。每天天蒙蒙亮,他便扛着铁锹,背着背篼,腰间挂着些干粮,出门去修泥湾至兰州的老路。

1984年,什川通往兰州的新公路——盐什公路路基竣工,结束了什川交通不便的历史。但是,几场大雨后,路基上沟沟窝窝越来越多,魏至荣便将“主战场”转移到了这条路上。两年后,盐什公路铺上了沥青,他便又将“主战场”转到了环乡路和其他便道上整修。哪里路不通,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乡亲们从田间地头往兰州运卖瓜果蔬菜的时候,都对他充满了感激。

背雪修路落下病根

在修路的过程中,因为要搬石头,魏至荣老人经常被石头砸伤。修路37年,他受大伤小伤的次数远远超过了37次。而每一次受伤他都要经受一次疼痛,而这和他为了修好路背雪背水留下的病根相比则轻多了。

冬天下雪的时候,他拿着扫帚把雪扫成堆,用背篼一背篼一背篼的背运到填上干土的路段,寒风刺骨,他背着雪,衣服被消化的积雪湿透,脊背被冰雪刺得生疼生疼的,也正因此,他留下了背疼的毛病。尽管如此,他还是披星戴月去修路。

自掏腰包雇人修路

魏至荣老人70岁以后,4个儿女都成家了,各自过起了生活。魏至荣老人没了负担,便将自己卖瓜卖菜卖果子甚至儿女给的零花钱全都投入到了修路上。有时修路工程量比较大,他自己掏腰包雇佣了两名同镇农民和他一起修路,并雇佣了三马子和拖拉机拉用砂土填平水沟泥坑,谁也算不清他为修路花去了多少钱,牺牲了多少时间。

“看到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大爱,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奉献,在我们什川,有一位老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的名字叫魏至荣,他是我们什川的一面旗帜。”为了感谢魏至荣老人37年来的无私奉献,什川镇的群众还专门为他排唱了一首赞颂歌。如今,魏至荣老人已经成为什川镇甚至皋兰县的一面旗帜。

新闻推荐

“敏敏、洋洋不要怕,我们都是一家人” 三江源为烧伤儿童捐款6万元已送达孩子家人手中

【本报讯】7月18日上午,响应市委宣传部“彰显兰州大爱”倡议,三江源药业集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为被烧伤的兰州儿童——敏敏和洋洋,捐助善款6万元,并于当日送至甘肃省人民...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