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兰州有哪些花会和庙会

鑫报 2015-04-24 10:05 大字

以前农历八月金天观要办“雷坛会”

庙会本是佛教和道教举办法事的盛会。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融入了集市贸易的内容和文体娱乐活动,成为一项集宗教祭祀、商品交流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间集会。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散居乡野,“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除了走亲戚、赶集市,人们的社会交往十分缺乏。逛庙会,就成了人们劳作之余难得的交际机会。兰州旧时的“三月十三朝北山”、“八月雷坛会”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庙会。

兰州地区,由于气候和水土原因,瓜果遍地,花木繁盛。每到春日,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古来就有游春赏花的习俗。明清之际,即有了闻名遐迩的“梨花会”,“梨苑花光”被列为“兰州八景”之一。民国时期,安宁“桃花会”已渐成俗,加上久已有之的金天观、拙园、煦园等牡丹花会,兰州花会已初具规模。1949年后,曾在中山林、五泉山等地多次举办花卉展览。改革开放后,花卉展览更是连年不断,有迎春花展、秋季菊展、兰花展、盆景展,还有插花艺术展等,内容丰富,规模盛大。庙会、花会举办之时,观者如潮,万人空巷,为兰州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月初七连城青苗会

农历三月初七,清明前后,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的连城镇牛站每年都要举行“大菩萨会”,俗称“青苗会”。时值仲春,浅草萌发,深林含黛,青苗吐绿,万物复苏,正是郊游赏青的好时节。连城周边城镇及兰州、武威、西宁的游客香客齐来赴会,商贾云集,万头攒动,盛况不亚于连城四月八。传说牛站何虎臣将军出战连胜,为清朝屡建战功。慈禧太后讶问其故,答以九天圣母大菩萨护佑神助。于是命光绪皇帝敕封圣母为“九天卫方太乙名素护国元君”,并将自己的嫁妆凤冠、蟒袍、云带、銮驾半副赏赐为圣母圣像扮装,三月初七谨以冠戴。于是庙宇衔光,香火日盛,遂定此为圣母圣诞。

七月祭官神

在榆中苑川河流域的夏官营、金崖、来紫堡等乡镇,数百年来流传着一种欢庆丰收的民俗活动——“七月祭官神”,民间也称“玩神”, 以祭祀庄稼的保护神——白马爷和叭蜡爷,这是榆中参与群众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一项民俗活动。

祭神活动的时间固定在每年七八月,此时正值夏收结束、秋收在望的农闲时节。从农历七月初七至八月中旬,白天,由“师公子”穿百家衣、执扇鼓(形如圆扇的羊皮鼓)、钺斧在神庙间来往表演,舞蹈念经;夜间向神像祟祝(祷告)。其间,表演秦腔、兰州鼓子、榆中小曲、皮影戏、秧歌以及杂耍“流星水锤”、“流星火锤”、“小洪拳”等助兴。用八抬大轿抬着白马爷、叭蜡爷巡游,伴以彩旗队、仪仗队,从东到西、由南向北,有接有送,规模盛大。

所祭祀的神灵“白马爷”和“叭蜡爷”,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榆中一个叫巴什沟的地方,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匹白色的神马,自从有了神马,当地百姓生活太平,风调雨顺。从此,这匹神马就被当地百姓视为“白马爷”来供奉。叭蜡爷,传说是一种专门吃害虫的神鸟,也有说是管农作物害虫的神。

祭神活动实则寄托着百姓期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八月雷坛会

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因观内建有一座用于祭祀雷祖祈雨的雷坛,因此又叫雷坛庙。道观东侧有阿干河流过,阿干河也叫雷坛河。据《重修皋兰县志》卷十六记载:“雷坛在金天观,雍正十三年(1735年)列入祀典。”过去,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日,在雷坛河西畔的金天观都要举办庙会——“雷坛会”。

庙会举办时,观内游人熙攘,香火缭绕。茶座、小吃摊随处可见,卖家热情招揽顾客,游客则散坐在茶摊上刮饮三泡台,或在小吃摊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兰州特色小吃。庙会期间,又正值金城瓜果成熟之季,醉瓜、西瓜、白兰瓜、金塔寺、红沙果、紫檎、红檎、苹果、红枣、软儿梨、葡萄、核桃等各类瓜果飘香诱人,还有一串串花红灯笼(又叫“心不干”),琳琅满目,供人观赏。叫卖声、 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另有名人字画,也借机张挂销售,为庙会增添了一种雅气。游完雷坛会,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是扛一个向日葵盘,提一串艳红如燃的“红灯笼”回家。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金天观被当时的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警察局和军队占用,从此八月初八雷坛庙会停止活动。据《兰州民俗风物》

新闻推荐

辛世江书法作品欣赏

辛世江,1954年出生于甘肃省皋兰县,现任兰州市农办、扶贫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兰州市农民体育协会主席,为甘肃省书协会员、兰州市书协理事、东方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其书法作...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