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结果并非唯一,答案任由选择 ——读杨道威和他的长篇小说《毕竟已逝去》

鑫报 2015-04-30 10:01 大字

案头放着杨道威先生的长篇小说《毕竟已逝去》有一段时间了,这本不薄也不厚的长篇小说三百多页,足有三十五万多字。跟目前网络上动辄数十万或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网络小说或是作品来相比,似乎显得有点寒酸了,但不容质疑的是它却是一部以我市农村妇女生活为题材,一部以妇女争取权利为中心思想而创作的现实力作。

作者以自己的眼光,独特地萃取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这一年的自然时间。(注意恰恰就是在共和国成立的前一年的时间,尽管,作者并没有特意说明这一时间点的特殊性,我这里还是不得不提出作者对这一时间点设定的特别意义)。以我市皋兰县碱滩沟一个小山村为生活场景,通过杨家的三个寡妇,对于生活骤降于她们生活道路上相同或相似的命运和遭遇,三个人不同的感受,以及对待所面临的现实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描述,充分地展示了逝去时代妇女权益的薄弱现状,和三个女人最终选择了三条不同生活道路的故事。

作者试图通过一种讲故事的形式给读者以下的感受:一是女权的薄弱,二是信仰的力量,三是人性的善恶,四是生活环境的残酷,当然也包括了社会环境的险恶,五是那个制度应该逝去的必然,六是已经失去的农业文明的再回首。

关于三条不同生活道路的优劣,三条不同生活道路的曲直,看惯了有一个美好结局小说的笔者,翻来覆去地看过几遍,试图从中找出作者对那不同生活之路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但读来读去,最终却令我失望了。

想必有幸的读者读过此作之后,也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正如本小说那素雅幽远的封面上所题写的内容简介中所说的:一个刚烈不阿,一个贪婪无厌,一个坚贞善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大变动前夕,在一个由古典安宁向动荡不安过渡的西部小村庄,三个同样失去丈夫的女人,又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

是呀!三个寡妇究竟会有怎么样的命运?

总觉得要从中找出她们的命运归宿的答案,就应该找到作者,了解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真实想法。

不知哪位高贤大德说过一句话,读小说其实在读作者,在读作者的学识认知和各种才能。

抱着这种想法,又一次地走近了这本小说的作者——杨道威先生。

记得几年前为业务上的事情见到他的时候,他那宽大厚实显得微胖的身材坐在某通信运营商市场部主任的位置上,那气势还真看不出他有这般的文学才能,手底下能写出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给人的感觉充其量有点暴发户的味道。据说,想当年火爆省城乃至全国通信业的所谓“巧发号”的营销案,便是由其操刀一手出炉的,弄得省城通信运营商之间烽烟四起,竞争好不激烈。最终,好像其他的通信运营商也没有在那通信市场上得到多少好处,是役,似乎扭转了该运营商在通信市场的被动地位,也同时奠定了某运营商在省城通信市场的龙头地位。

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是某运营商的市场部主任了,而是长篇小说《毕竟已逝去》的作者了。

原来似乎有点臃肿的身材也变得苗条的多了,加上一副近视眼镜的装扮,看起来显得秀气而文雅,褪尽官气,尽显儒雅,完全还原为一个书生的模样。

角色转变之大,观念更新之快,委实叫人诧异。

闲谈之中,一句一言难尽的喟叹,似乎把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皆抛于脑后;一句那个官位并非我家祖传的调侃,说尽世间官场不言之语。

我是学理科的,写小说纯粹是业余爱好!

这一句很直接的开场白的话更是叫人吃惊。

翻开小说的后记,只见作者在那里老老实实地叙述道,“……本来是学理科的,学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通信技术”还有,“在一个小小的邮电局里,有着一份十分安逸的维护通信设备的工作。”还有扉页上和通信企业有关的简历,叫人不得不信服。

既然是理科生,那么,通常情况下来说理科生的性格特质似乎应该是理性,逻辑性强,做事严谨,那么获得的答案应该是科学的,确定的,或者是唯一的,而为什么你的作品中反应出来的实质却跟你自己标榜的理科生的性格和做事特征有一定的距离。

你是指我那部小说的结局吧?是不是我没有做评述我没有做结论就没有结局?而为什么总要给上个叫人皆大欢喜或是欠缺遗憾的结局就一定有意思呢?

还没有等我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他便马上意识到我这一句话有所指的意思了。

……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局限于一定的模式,或者一种方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不是都在以自己生活工作的实际,依着自己对生命实质的理解层次或生命过程的感悟,在那里证明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道路吗?又有哪一个人说明自己的生活道路或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理想最完美的生活方式?真要有那样的方式存在的话,也许就没有人类本身自己的一切了。

说实在的,我就是要让看到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自己以自己的认识,以自己的感悟,来证明一下我在作品之中设定的三条生活之路的趋向性。

实话说我自己不论从理性上来分析,从感性上来认可,都无法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令自己满意的结局,于是,我在最后,其实,将最好的结论留给了读者,这就是女权该是怎样的结局。上面的一段话是作者述说的,我把他原原本本地抄录在这里,这是他的想法。

于是,关于小说《毕竟已逝去》的艺术特色,语言特色,还有民俗特点,以及装帧设计,封面题字,内部插图设计等等的后面原本笔者想要逐一评点的话题,今天就在这里不想多说什么了。

想想,一个理科生精雕细琢的民俗民风,一个理科生收集整理的民歌民谚,一个理科生以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演绎出来的三个寡妇走向三个不同人生之路的故事,一个男生写出的女人生活的故事……。

想想,还真叫难为了推导逻辑电路,或者做市场营销,市场分析,企业管理工作的作者。

于是,将敦煌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在推出该作品时,对其恰当的评价摘录在这里,以飨读者。

……

一部历十数年打磨的乡土小说杰作。

一部民国西部农村生活的微缩胶卷。

一部传统社会女性权利斗争的信史。

这是他们推介的理由,也是对该部作品的总结。

这里,笔者还要加上一句:这是一部理性和逻辑严密,感性和想象力丰富的作品,通篇透着一种生活的沉重,一种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气氛。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皆因为这是一部学理科的作者写出来的小说。作者 连赟

新闻推荐

皋兰五·四健步走青春快乐行

◇记者 金振华 通讯员 李晓凤 鑫报讯 为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倡导“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的理念,增进青年民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5月4日,皋兰县公安局团支部组...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