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地铁带动城市边缘土地开发

鑫报 2015-03-23 10:24 大字

“两山一河”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兰州这个省会城市地形狭长、区域分散、土地资源稀缺的现实问题。尤其随着近数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和开放,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兰州市现有土地存量已经出现非常紧张的局面,土地增量的开发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不论本土还是那些进入兰州搞投资的企业,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土地资源高度紧张,这样的背景,使所有企业都很辛苦,整日在为地块的事情焦头烂额。与此同时,地价高涨,商务成本急升带来的另一面是,外来的其他产业投资者观望心态愈发加重。同时也造成兰州市土地价格及房地产价格多年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成本迅速提高,生活压力日益增大。有数据显示兰州城关区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北京、上海,兰州已经因土地的匮乏而有了失去持续高速发展动力的危险。

多年来,兰州市历届政府都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移山造城、开发荒滩、企业外迁、打造新城区。然而,由于城区现有存量土地有限,这便注定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河谷盆地型城市面临的用地紧张的核心问题。于是与其他一些城市一样,兰州将开发重心从城区内部移向城市边缘区。但由于无法彻底解决制约城市边缘区开发的交通问题,这一颇具前景的开发步伐始终进展缓慢。

地铁的建设,为兰州开发城市边缘区的实际行动注入了一份切实可行的保障,自从兰州地铁规划方案公布之后,城市边缘区原本进展缓慢的项目被迅速激活,安宁区元台子、兰州新区、榆中和平区、皋兰县什川镇,地铁延伸到哪里,哪里便立即成为兰州建设和投资的热土。地铁,将城市的繁华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

城市边缘区经历的多次开发利用

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城市空间范围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扩展便成为必然,条件适宜的郊区便成为首选之地。兰州从建国初期至今,城市空间已经历过多次扩展。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兰州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城市,经中央专家工作团的考察和反复论证后,确定了兰州的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和布局方案。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展开,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迅速扩张,特别是工业用地增加很快,一批大中型企业在兰州建成,基本形成了兰州市区的总体框架。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速度大幅度减缓,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相对缩小。此次定位,使兰州成为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和32个物流中心之一,最终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纺织、建材为主体,门类齐全、与西部资源开发相配套的工业体系,成为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从而为日后兰州跨入全国知名大城市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起,兰州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兰州市区向外扩张的速度加快,过去以农业用地(园地、菜园)为主的安宁区、七里河区,乡镇企业、合资企业纷纷兴建,土地利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用地迅速增加,建成区轮廓不断向周边扩展,城市内缘区大量农田转变为城市住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城市用地,果园、菜地迅速减少。从此,兰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它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

进入新世纪,兰州城市规划面积已达221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提出了“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建设原则,引导了城市从偏于东市区、以东方红广场——三台阁为轴线,向黄河为轴线的转变;以单中心结构向双中心城市结构演变。并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科技区域中心。

在近50年的发展史中,兰州城市用地扩展很快,建成区面积增加了约18倍,由于地形约束,近年来城市扩展在窨上受到很大限制,黄河沿岸的滩地和两边的坪已经迅速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在这种情况下,距建成区更远的传统农区及荒地必然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目标地。

目前兰州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大致在桑园峡到柴家台之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成区范围向东已扩至城关区的桃树坪,向西扩至西固的柳泉,基本上到了城市用地东西向扩展的外缘线。由于城市人口规模发展较快,城市用地发展的余地较小,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寻找向南北方向拓展:先是在黄河北岸九州台东侧的罗锅沟建立了九洲开发区,后又在桑园峡附近建立了大青山开发区。尽管近来通过平山填沟,增加了一点可供城市发展的建设用地面积,但是城市空间的扩展余地仍然很少。从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看,兰州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率较大,由于内缘区进一步扩大也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没有更多的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后备用地,因此边缘区总面积扩展的速度已经变缓,内缘区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越来越小,使得城市生活环境质量逐渐降低。

城市化建设助推边缘区开发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持续提高,城市发展进入快速扩张期,国家随之推进的城市化建设,则使这种扩张更为紧迫。城市化进程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城市自身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反映到城市地域结构上,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在城市边缘区。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西北中心城市,兰州正在以超常的建设速度迅速发展。兰州要发展,首要问题是土地。由于地形限制,兰州一直无法像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样进行画“圈”式的扩张,“向荒山要地”是兰州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关区在谋划“十二五”布局时,提出“南升北拓”的思路。“北拓”,即以三条岭、青白石和九州三个区域为重点,5年开发整理土地50平方公里以上,破解土地难题,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形态。

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承载力显得力不从心,城市扩张已成为一种内在的、“本能”的发展趋势。其实,早在几年前,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兰州市都市经济圈建设思路,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扩西展,南伸北拓”发展战略及“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城市扩展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兰州市重点制定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任何一个良性发展的大都市,是一个主城区与副城区、功能城区共同构筑的组团都市格局。受用地条件限制,兰州已无法沿河谷狭长地带“外溢”式发展,而应该在现有的城市建成区外,利用城市边缘区的广袤土地,另建若干座新城,来分担新的城市功能。这些新的功能恰恰是兰州参与区域竞争,维持城市地位的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包括教育、研发、高技术产业、高档居住区等。

事实上兰州正在进行这种尝试,2009年,结合国务院调研组在兰调研和省上规划实施“兰白经济区”战略,兰州市提出设立“兰北新区”的初步设想,主要是在目前城市框架和布局结构的基础上,以秦王川盆地、北部山区移山造地和榆中盆地为主要区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拓展城市空间和布局结构,先进行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土地综合开发和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试验,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因主城区地处河谷阶地,使得兰州城市的扩张受到严重阻碍。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兰州城市空间拓展必须跳出两山夹一谷的城区范围,力求在更大的范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兰州四版城市总规中,在市域范围内对各城镇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规划主城区范围拟定为东起榆中高崖镇,西至吐鲁沟,南起兴隆山、阿干镇,北到永登秦王川,规划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东起定远、金崖,西至河口南地区,南起皋兰山南麓,北到青什、沙中片区,另外将中川航空港、夏官营大学城、红古区海石湾镇作为独立区域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规划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350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规模估计将达到350万人。其中,青什片区、沙中片区、榆中片区、永靖水源保护片区4大片区,作为兰州都市区的四个主要发展空间。在荒山荒地利用开发项目中,位于城关区青白石街道至皋兰县什川镇的青什片功能定位为“城市综合发展区”。

专家表示,从兰州新城和城市综合体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新城应成为城市综合体的主要开发建设平台,因为新城是兰州未来最主要的服务业和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区域,同时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容量等条件较好,此外,城市综合体又应该成为新城开发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够提升新城的综合开发价值和形象价值,而且通过城市综合体开发可以把其兼容、集聚、复合等理念应用于其它城市开发类型。其本身具有功能复合型和城中城特征,使得以其为中心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居住生活圈。而多个综合体的建设能够实现“集中的分散”的城市布局,有利于突破“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无论是城市新城,还是城市综合体建设前提都应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市城乡规划院表示,城市总规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明确了城市总体布局、产业和人口分布、公共中心体系和综合交通布局,因而是城市新城、综合体定位和布局的直接依据。从国家批准的首个城市规划—兰州一版城市规划至三版规划,兰州城市建设发展主要是在盆地做文章,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是三次总体规划一贯坚持的原则。但实际发展中,分区平衡的原则主要落实在居住平衡上,而忽略了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并最终导致老城区的集聚发展和单中心城市结构。第三版总规提出建设新城区,构筑双中心的城市结构即有意通过新区的开发建设在城市整体上达到综合服务的分区平衡,减轻老城区的压力。然而老城区以其强大的集聚力仍使城市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发展趋势。跳出黄河谷地,在更大范围布局城市已是历史的必然。根据省委、省政府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格局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心五带两圈”大兰州经济圈设想,按照“科学规划、城乡统筹、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协调发展”的规划工作指导思想,四版总规研究中提出了“一心六轴多片区”市域空间结构及“一河三城多组团”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跳出了两山夹一谷的城区范围,着眼全市域对未来兰州城市拓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未来“城市、新城、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建设应以这些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为指引,与城市布局相融合。

地铁带动城市边缘土地开发

从城市边缘区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其本质是城市集聚和扩散发展效应的结果,可以说既是城市化的产物,又是城市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特殊形态。

一个城市的发展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必然会在空间以及对外的经济合作中进行扩张。从目前很多城市已跨入或正在跨入区域大经济格局的角度来看,兰州如果仅靠自身的发展,显然已经不能跟上脚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随着产业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的增强,兰州与周边县市已经形成了一个自然经济圈,只有给予这个经济圈明晰的具体方位、功能,缩小与周边县市行政区划的差异,这个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进入新世纪以来,兰州的发展便被赋予了超前的需求,兰州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在针对兰州发展需要强化大局观念而提出的要求中指出,谋划兰州的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思维、全局观念、长远眼光,一定要树立“大兰州”理念。“环兰州经济圈”不仅是贴近兰州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其他省会城市给予的重要启迪。兰州作为省会城市,不仅在省内处于中心位置,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而且是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节点城市,在西北处于座中四联的位置,发展的区位优势也比较明显。兰州的发展,在立足自身的同时,要着眼全局,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来谋划发展远景。要跳出兰州看兰州,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从市级层面来讲,不仅要进一步研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省内有关市州的合作开发,构建环兰州经济圈的问题;也要研究加强与周边省会城市及交通沿线城市的经济协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构建沿线经济带的问题。从县区和部门层面来讲,也要从“大兰州”的角度来思考和谋划发展。

加快城市边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投资增长,缓解内需不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约束,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而稳定的动力源。 

地铁通车之后,许多城市生活的判断价值标准就会改变,从以往的空间概念转变为时间上的判定,地铁的实质就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从时间上定义城市生活。

根据《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年),兰州轨道交通网由6条线路组成,分为中心城区线网和市域线网两个层次。中心城区线网由1、2、3号线组成;市域线网由中川线、榆中线、青什线3条线组成。其中1号线东起东岗镇,西至西固石岗;2号线东起城关区雁北路,西至安宁区元台子;3号线东起榆中县和平镇,西至城关区五泉下广场;中川线连接兰州市区和中川机场;榆中线连接兰州市区和榆中县夏官营;青什线连接兰州市区和皋兰县什川镇。

可以看出,兰州地铁全线贯通后,将会形成兰州城区内外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形态,正在大规模建设的兰州新区也将与兰州老城区结为有机一体。如今兰州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内它将兰州与白银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外它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甘肃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就位于这里,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十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它也已经成为承载大兰州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信托之一。

从规划建设中的地铁线路可以看出,地铁可以有效联动各区域,打破城市区域之间的交通不便,扩大经济生活圈。而兰州地形狭长,各区域连接不便,且处于城市中心区地位的城关区人口密集度较高,但受交通因素影响,更多人不愿意生活和工作分离,仍然在城关区置业,加大城关区整体人口压力。而地铁开建后,我们可以看到地铁一旦开通运营,城市中心区与安宁、七里河及西固区的时间大大缩减,这样时间成本的降低,会使中心区人群逐渐转移外扩,向其他区域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得以大规模扩张,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近年来,兰州加快了城市边缘区的改善步伐,但由于受限于交通状况、产业布局、环境品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兰州周边整体硬件的发展依然缓慢。兰州地铁的延伸将使这些边缘区与主城区联结成有机整体,那么地铁大规模建设之日,便是推动兰州城市边缘区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重大改观之日,便是提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之日。

——兰州地铁建设系列报道之十六 

新闻推荐

皋兰举办千人环梨园赛健身乐活动

五一期间,皋兰县在什川镇举办“花漾什川”千人环梨园赛健身乐活动。当地农民、中小学生和长跑运动爱好者约千余人参加了环梨园5公里的竞跑比赛。 记者俞晨元通讯员魏周...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