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讲述人党玉枚八十三岁原西固工商局退休干部上世纪四十

兰州晨报 2013-07-13 13:54 大字

讲述人党玉枚八十三岁 原西固工商局退休干部 上世纪四十年代兰州学生使用过的乐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兰州女师师范生的生活情形 1954年任校长时的党玉枚 讲述当年的西固城小学

六七月是中高考的季节,也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时节。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更是学子们的向往。60多年前,新旧两个时代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党玉枚曾亲历了这段历史。

1948年,党玉枚考入了“甘肃省立兰州乡村师范”。兰州乡村师范,这是个早已远去的名称。乡村师范是乡村教育的核心。乡村教育是“五四”运动后,随着乡村教育思想逐渐兴起的。1927年,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试办,成为了乡村师范教育改革的旗帜。随后,全国17个省份创办了各级乡村师范。兰州乡村师范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创办起来的。

党玉枚入校时,国统区内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中,迎接党玉枚的将是什么样的大学生活呢?

“领到两元金圆券,高兴极了,谁知没两个月就如同废纸了。”从巨大惊喜到深深失望,巨大落差让党玉枚至今难忘。

7月9日,记者冒雨赶往西固,请党玉枚讲述了他的大学生活往事。今天,就让我们聆听,艰难时期乡村师范读书的故事。

学校设在庙里,大殿就是我们的课堂

我原本是不上乡村师范的。可是,祸从天降,事不遂人愿。1947年夏天,我完小毕业后,考入了西北中学读高中。谁知,上学几天就感染了疥疮。搁现在,这不算是啥大病,顶多休息半个月就好了。在那时,搞不好就没命了,家里人紧张得很,让我回家了。

我家在盐锅峡党川,党氏在当地算是大家族,读书人也比较多。虽说回家了,但也不能闲着,一边养病复习,一边在党川的小学代课。

到了第二年春天,病好得差不多了。这时,传来了乡村师范招生的消息。消息说,乡村师范还一个月给40斤粮,还有补助、奖学金等等。我想,如果能考上,家里就能省一大笔支出。一月四十斤粮,一年下来就能为家里省500斤粮。

1948年夏季,报名参加了乡村师范的考试。考大学不统考,由各个学校或单独、或联合自行组织招生考试。考试时间在七月初,考场设在洪门子附近的乡村师范附属小学(今新桥小学),科目有国文、史地、算术等等。复习得扎实,考得比较轻松。十几天后,学校放榜了,有我的名字,高兴得不得了啊!

乡村师范校址在安宁费家营三官庙(今兰州城市学院一带)。8月底,开学了。我从七里河出发,然后绕道中山铁桥,再到徐家湾、十里店、刘家堡,这一圈子下来,要走两个多小时。那时,我住在下七里河25号,大概在今天的七里河体育场内。本来可以抄近道,坐筏子从七里河过河到徐家湾,可拿不出“水钱”(羊皮筏子过河的费用),只好绕一大圈路。

到了学校,看见校门上方的“甘肃省立兰州乡村师范学校”大匾,落款是郭寄峤。郭是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主席。这个匾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为第二年我们参加了反对郭寄峤的学生运动。

学校简陋的很,校舍多是三官庙殿堂改造而成的。学校分为初师(简易师范)、高师两个部分,简易师范有六个班,高级师范分为一二三年级,共四个班,全校十个班。冬天早晨,炉子生起时,烟雾缭绕,学校如同真正的寺院一般。

每月都有粮发下来。说是粮,实际上是条子,学校给每个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某某粮40斤。粮,不是现在概念中的面粉,是原粮。我拿着条子,在学校附近找个小磨坊。把条子给磨坊老板就没事了。磨坊老板拿着条子,将粮领回来,磨成面粉,交给学校食堂。

第一个月发两元金圆券的补助。高兴得很。起初,金圆券还值钱,两元金圆券就相当于两块大洋。这是一笔不小的巨款,大家舍不得花,存着。谁知,过了两个月,金圆券就大幅度贬值,形同废纸了。没有了金圆券,但生活还要继续。

学校的教学条件,比我上的完小好多了。我喜欢音乐,学校的乐器多、老师强。我们的音乐老师是任光弟、吴越荫,他们都是甘肃知名的音乐家,名气大得很。除音乐外,算术、美术、史地,门门不敢放松。

三二九闹学潮,群起反对郭寄峤

放假了,我和几个同学就结伴徒步回家。不时听家里人说,各种摊派不断,乡亲们生活无着落,怨声载道。

这时,传出了郭寄峤要在全省发行300万元战争公债的消息。当时全省的人口也就1200万。省政府发行的三百万(大洋),再加上地方政府顺风搭车搜刮的,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差不多要半块大洋。物价飞涨,各种摊派不断,还要额外加收,怎么得了,还要不要老百姓活了?

假期匆匆而过。开学了,甘肃籍的同学们带来的消息都差不多,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有同学说,西北师范学院那边已经在酝酿着进行游行。果然,时间不长,就有人来到我校进行串联动员。事关家乡父老的利益。他们把我送出来上学,不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维护他们的权益吗?甘肃籍的同学都很踊跃,学生代表去找校长赵一匡。赵校长也很为难,赞成也不好,反对也不好,他让学生们自行决定。最后,每个班选出两个代表参加游行。

我们班的代表是我和刘万里。刘万里后来成了兰州著名的画家,可惜英年早逝。这次运动就是今天人们说的“三二九”学生运动,是兰州地下党推动起来的。

3月29日早上8时许,我们就赶到了游行队伍的汇合点十里店。游行队伍以西北师院的学生牵头,乡村师范、师院附师、师大附中等院校的甘肃籍贯的同学也加入其中,四五百学生高举旗帜,浩浩荡荡出发了。

走了两个多小时,到了黄河铁桥。简单整理下队伍,汇合了兰大的同学,就进城了。从西大街(今张掖路)来到了省参议会。省参议会的人早就跑光了。有警卫准备阻拦,结果被同学们打跑了。随后,大家动手将参议会的玻璃砸了个精光。接着又到了中央广场。此时,不仅有市民加到了游行队伍中,也有一些商人加入其中。大家高呼口号:“反对三百万银元的建设公债”、“反对征粮征兵”、“反对征收农村土地增值税!”同学们将《请愿书》递交给郭寄峤秘书,并要求24小时内答复。

迟到的毕业分配,一天办完所有手续

在煎熬中,终于盼来兰州解放。1950年,兰州师范、兰州女子师范、乡村师范三个师范学校合并为兰州师范。我的毕业证上就写的兰州师范。

1951年6月毕业放假前夕,学校登记个人志愿,我填了回家乡。乡土观念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非常重,再者我上的乡村师范,毕业了就要回家乡。回到家里,帮着干活,忙碌得很。转眼就到8月20日,还没有接到分配通知,也没有相关的信息。有点着急了,先到县城去看看。到县城要走两天。见到了县文教局局长。我问局长,我的分配通知到了没有。谁知局长说,我们不要教员,就没有向省文教厅写申请。他这样一说,我头上的汗就下来了。

咋办?没地方去了。思谋一阵,先到学校看看。又花了两天回到家。第二天早早起来,乘筏子往学校赶。到校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老师看见我,指着我说不出话。同学们都分配走了,就剩下我了。老师非常着急。老师说,就剩你了。他赶紧写了条子,让我去省文教厅找人盖章。

从刘家堡出来,我一路小跑,等进了城,已经中午了,哪有心情吃饭呢,就在省政府门口等着,上班了我找到了文教厅盖了章。然后,拿着条子去皋兰县文教科。

当时,皋兰县政府在兰苑的后门对面。那时,皋兰县管辖范围非常大,西固、七里河等都在内。他们看了派遣单说,人已经满了。我很失望,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却意外发现西固城小学的一个老师调走缺教员。问我愿不愿去,我自然高兴得很。西固,离我家就比较近了。我拿着条子,一路小跑,到七里河,在我哥家里吃了点东西。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不敢歇息,继续一路小跑,等到了西固城,天快黑了,校长不在。学校的大师傅还在,赶紧给我做饭,我正吃着,校长来了。我把条子给校长,他高兴得很,让我赶紧来上课。就业问题,就这样简单解决了。

虽然我们顺利就业了,但我们经历的苦难却是现在学生们无法想象的。

在新旧交替之时,我们经历的学校生活,有苦有乐,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我们上学时的理想。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记者李丹陆小乐下午皋兰县九合镇头沟村发生

本报讯(记者李丹 陆小乐)8月26日下午,皋兰县九合镇头沟村发生了一起宅基地引发的邻里纠纷,村民梁金花将自家的空心砖堆到了邻居家的院墙边,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事后,梁金花称自己被邻居王培...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