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面对卖不出去的番瓜菜民禁不住叹息流泪晚报记者朱浩源

兰州晚报 2010-07-01 19:52 大字

面对卖不出去的番瓜,菜民禁不住叹息流泪。□晚报记者 朱浩源 摄

2006年7月,正是果蔬集中上市时节,但榆中县三角城乡的近3000亩无公害蔬菜却遭遇着“有收成没收获”的悲惨命运。每斤番瓜的收购价仅仅1分钱。即便如此廉价,还有很多的菜无人问津,每天有1.5万斤菜烂在地里。面对农民的求助,《兰州晚报》迅速作出反应,记者把农民们的呼声喊出来,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为农民的利益奔走。

>>>回访

1斤番瓜1分钱

“一斤番瓜批发价1分钱,一斤莲花菜批发价3分钱!”随着蔬菜大量上市,滞销现象越来越严重。

“一斤番瓜批发价1分钱,一斤莲花菜批发价3分钱!”这样的价格对于长期吃着高价菜的城里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时间是2006年。榆中县三角城乡13个村近3000亩无公害蔬菜遭遇了这样的悲惨命运。一边是丰收的蔬菜,一边是赔钱的买卖,菜农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只能叹息。三角城乡于2005年被确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往年每到收获季节,菜贩便主动上门收购,菜农从没有为销路发过愁。但市场变幻莫测,加之村民盲目种植,致使蔬菜种植面积猛增。随着蔬菜大量上市,滞销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天有1.5万斤的蔬菜烂在地里。与菜价下跌相反的却是车辆强制保险和油价的上涨,这些因素迫使菜农不得不放弃自销的念头。正如菜农周师傅所说,“一斤菜卖1分钱,过路费和油钱都比菜价高,这样的生意谁会做?”所以,菜农宁愿让菜烂在地里,也不肯自己承担运输费用来销售。 

>>>反响

副市长找销路

本报以《唉!300斤番瓜卖了3块钱》为题报道了三角城乡农民的遭遇后,引起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6年7月4日,本报以《唉!300斤番瓜卖了3块钱》为题报道了三角城乡农民的遭遇后,引起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日下午,副市长潘卫平来到市农牧局,与38家蔬菜龙头企业的老板座谈,商讨解决问题之道。1小时出台4套应急方案,并敦促公路部门快速打开“绿色通道”。番瓜的问题解决了,皋兰的西瓜、八里镇的桃子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2006年8月16日,一篇《收获季节八里镇农民遇“寒流”》的新闻客观报道了丰收季节八里镇农民难喜悦的原因——桃子没人要,芹菜卖不掉,萝卜价更低。

2006年8月22日,潘卫平副市长的一纸批文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23日上午,各部门快速反应,于当日开通了八里镇至磨沟沿的“绿色通道”,同时磨沟沿蔬菜水果直销市场也于当日“开张”。没有小贩的叫卖声,照样有人气;没有拼命地吆喝,摊位前买者不断。这让八里镇农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进展

大青山开辟专销区

2006年8月28日,兰州市为瓜农首开“通行证”。为保护自产自销农户的利益,解决旺季农民卖瓜果难的问题,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决定,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及城市交通的情况下,允许自产自销的瓜农、果农持所在村村委会证明,于每年7月1日至10月15日,在兰州市部分街区进行销售。

“农民利益无小事。”创刊三十年来,《兰州晚报》正是以贴近群众的朴实作风换来了市民的信任,关注农民利益便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在晚报呼吁下为农民自销瓜果开通的“通行证”,一直延续到现在。

今年,乔迁新址的大青山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专门为地产瓜果搭建了5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记者近日采访时,看到这里停满了瓜农的农用车,交易十分红火。来自皋兰县什川镇河口村瓜果蔬菜运输公司的焦本雁告诉记者,市场为他们办了“瓜农服务卡”,凭卡进场交易不但不收费,还免费提供开水。今年的瓜农一半进街区零售,一半到大青山批发。畅通了销售渠道,农民再也不愁卖瓜难了。

新闻推荐

兰白区域合作实现新跨越兰州高新区白银刘川工业园昨日揭牌

本报讯  昨日下午,兰州高新区白银刘川工业园揭牌仪式暨兰洽会高新区招商项目签约专场在兰州高新区创新园举行。据了解,兰...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