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些旧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

兰州晚报 2010-02-07 20:28 大字

耍狮子太平鼓演练唱鼓子舞龙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没有什么节日能如过年一样让人们在团圆、祝福、欢愉的氛围下尽情释放激情;也没有什么节日能如过年一样最直接也最深刻地浓缩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图腾。它浓缩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明进程的丰富内涵,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包蕴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的精髓。

时代在变,民俗也在变。除了那些悄然淡出我们视线的年俗之外,也有一些年俗日渐式微,正在慢慢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腊八扫房子

过年前扫房子是很多地区都有的传统。民谚有云:“二十四,扫房子”。《清嘉录》中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但通常打扫房子的时间并不固定在腊月二十四,因各地的风俗不同而又有所变化。西北地区就习惯于在农历腊月初八打扫房子。腊八扫房子的工作通常是由一家主妇率领全家老小来完成的。腊八要早起,先用杂粮煮腊八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吃过腊八粥,家庭主妇就开始打扫房子。家中的所有家具都要移开,以便清扫平时难以打扫到的卫生死角。在农村通常是用新扎的高粱扫帚扫房梁、房屋四角、墙壁,用芨芨草大扫帚清扫庭院内外;而家中的桌椅器皿则用鸡毛掸子来扫除灰尘。腊八扫房子不仅仅是清扫家庭居室,还包括厨房、仓库、牲畜棚圈等。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洒扫庭院,清洗各种器具,将各种物件都倒腾出来做重新的规划。清洁工作中拆洗被褥窗帘、擦窗户等是重头戏。女主人会用一整天的时间将所有的被褥都拆开清洗,男主人和孩子们的任务是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擦得不染纤尘。这些天里,每家的庭院都挂满了晾晒的床单衣物,每一个庭院都散发着洗衣服的清香。人们不仅将周围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自己过年创造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而且也为同样劳作了一年的牲畜们创造出了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

当然,腊八扫房子作为一项民俗,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尘”和“陈”谐音,故“除尘”又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寓意将一年中不愉快的事情全都一扫而光,期盼来年会有好的运道。另外,“灰”谐音“秽”,春节前打扫灰尘有扫除污秽,除邪避秽的意思。在农村,要是谁家扫房子工作落在别人家后面或是做得不彻底,是会被邻里笑话的,这家的女主人也会被看做是懒惰的人。而作为腊八扫房子象征的鸡毛掸子又因为谐音“吉”,寓意吉祥如意,从而被视为镇宅辟邪的吉祥之物。

办年货

农历的新年历来是中国人眼中的大事,所以在过年之前总要进行很多的准备工作,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等,这些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因为是准备过年之用,故统称“年货”。

其实,办年货的风俗由来已久。据清朝《京都风俗志》记载,“(腊月)十五日之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红楼梦》也有贾府置办年货的记载。自古有“年货之盛莫过京都”的感慨,北京年货,大致可分饮食、衣着、迷信、玩耍、点缀等几类。而每一类又可以细分成许多不同的小类。与花样百出的北京年货一样,西北年货也注重衣食玩乐,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旧时西北年货中生活用品居多。有来自南方的纸张、竹器、瓷器、布匹等,也有本地的水果、蔬菜、肉类等。家家户户在年前购买大量的肉类、蔬菜,留作过年来吃。家中坛坛罐罐,蔬菜成捆保存是生活丰裕,来年生活有余的象征。当然,用来祈福迎禧的迷信用品是绝对不能少的。如敬神祭祖用的线香、祈求丰顺的年画、辟邪禳灾的门神、祈福报安的纸灶王、招财进宝的“门帘嵌子”等。娱乐用品永远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也是制造春节气氛的重要部分。炮仗、糖人、雕葫芦、拨浪鼓、太平鼓等让整个街道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货已经变得简单而随意。生活用品少了,精神娱乐产品多了。“过去过年办年货可正式了,买的东西也多。现在生活好了,过年就图个喜庆,随便买点儿东西就行。”2月4日下午,记者在皋兰县西岔镇采访时76岁的张树元老人这样说。“以前人们在过年时办年货要专门跑市场,一下子给家里准备很多东西,主要是东西少,吃喝用度都得考虑到。现在不一样了,什么东西出门就能买到,置备那么多也是浪费。”张树元说。

磕头礼仪

在中国,旧年俗中磕头拜年是不可避免的。以前,晚辈向长辈,后代向祖先,下级向上级贺礼拜年都要磕头。磕头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汉以前没有凳子和椅子,坐具是席子。在接待宾客时,主人向宾客致谢时不是起立,而是伸直上半身,弯腰垂首直至地,称为“拜”,拜时头垂至地,稍作停留为“稽首”,俗称“磕头”。“稽首”是古代最重的礼节,《史记.高祖本纪》有“郦生不拜,长揖”,用来说明郦食其高洁傲岸,不向强权低头的性格。清代过年礼节中还有“打千”等,但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磕头是作为拜年礼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儒家长幼有序思想的体现。晚辈向长辈磕头表示尊敬和祝福,后辈向祖宗磕头表示尊敬和怀念,人们向神灵磕头表示一种心理上的敬畏和示好。磕头礼仪的这些寓意与传统儒家思想吻合,故千百年来被民间、宫廷所沿袭。

在西北地区,春节行磕头礼仪大致有以下两个场合。一是除夕夜或是年初一早上向长辈拜年,二是从初一到十五去亲戚朋友家拜访时向长辈拜年。以前人们大多都聚族而居,一个族姓都在一个大院或是一个村庄里,除夕夜和年初一早上吃过饭后大家按照长幼排行顺序,挨家挨户拜年。每家堂屋里都有一个供奉祖先牌位的方桌,拜年的人进门时要先向着方桌拜年,行磕头礼,然后按照这家人的长幼顺序磕头拜年。拜年时要一边磕头一边大声说向某位长辈拜年,也有说几句祝福语的。向祖先拜年要“三拜”,即磕三次头。向长辈磕头次数没有固定的要求,有些地区是磕头一次,有的地区为表示尊重,要磕头三次。平辈之间不磕头,只是作揖或口头贺年。小孩子行过磕头礼仪之后长辈要给压岁钱。而从初一到十五去亲戚家拜访的磕头拜年又有讲究。外姓人进门要先向主人家供奉祖先牌位的方桌上一炷香,然后向长辈拜年或是直接对着方桌拜年,但嘴里还是要念叨向某某拜年的祝福语。

春节磕头拜年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聚族而居的村子或是同姓聚居的大院里经常会看到一群人,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汇合在一起挨家挨户拜年。有时候遇到长辈家的堂屋或居室面积狭小,则按照长幼顺序分批进去拜年。要是同时进去的人多了,屋里跪不下,那进去的人又要退出来一些,等下次再进入。长辈看到这种现象会非常高兴,表示晚辈对自己尊重,村里人见了也会羡慕该族人丁兴旺。

磕头礼仪因为时代变化的原因,现在在很多地方已经销声匿迹了。“五·四运动”以后,磕头礼仪作为儒家的传统而一度被废止,代之以“鞠躬”或“握手”等现代礼仪。后来民间磕头礼仪复兴,到现在又慢慢趋于消失。现代有些人认为磕头是对长辈的尊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要继承下来;也有人认为磕头是封建礼教的东西,应该予以破除。但随着现代礼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磕头礼仪已经“不时兴”了,在很多地区已经很难见到磕头拜年的人们。

新闻推荐

皋兰150多亩土地拍出7320万元

本报讯 3月4日,皋兰县对县城东南端的158.42亩土地进行公开拍卖,来自省内的3家较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参加了竞拍,最终甘肃金川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以7320万的价格拍得了该宗土地。&nbs...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