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莱芜分中心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升级版”全面推行开评标“双不见面”

济南日报 2022-03-02 11:19 大字

一直以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莱芜分中心按照“公开透明、阳光交易”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不断提高智慧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开评标“双不见面”,切实保障了评标专家独立评标、公正评标,进一步提高了交易中心的见证服务质量,着力打造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截至目前,莱芜分中心累计服务项目470余次,交易总额超过57亿元。

积极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

打造公平交易新模式

大力推进交易服务“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配备安装“智能化”设备,推行开评标“双不见面”,有效化解开评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交易活动的独立、公正。推行“网上开标”,将开标会场从现场搬到网上,网上解密投标文件,远程在线实时开标,彻底改变了现场开标对人员、场地的限制,减轻了疫情防控压力,减少了投标成本,真正实现了开标“不见面”,投标企业“零跑腿”。设立“电子见证室”,代理机构、服务人员禁止进入评标室,全部转入电子见证室开展工作,配备电子交易服务系统和高清音频监控对讲系统等电子化设备,评标室全部评标过程画面实时同步并即时上传保存,实现服务人员“云上见证”,代理机构“线上服务”。设立“专用通道”,设立专家、代理独立专用通道,安装智能化人脸门禁管控系统,对进入人员进行人脸身份识别,专家入场后直接进入专家等候室,项目具备评标条件后,由专门工作人员引导至评标室,彻底实现了专家与代理机构的物理隔离。

大力实施规范化服务管理

打造公正交易新标杆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切实用制度规范交易各方主体行为,积极推进专家评价体系建设,确保“双不见面”有序开展。完善电子见证服务管理,制定《电子见证室现场纪律》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见证服务范围、设备操作规范等工作要求,确保电子见证室内各类活动运行规范。严格开评标现场管理,对开评标的各项流程、细节、突发状况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严肃交易纪律。加强专家行为管理,对每一次评标活动的专家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规范专家行为。

严格落实精细化监督管理

打造公开交易新机制

严格把控场内监督工作,积极开展进场交易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监督,并将监督工作纳入业务考核,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交易现场监督无死角。实行“人工+电子”不间断巡查,常态化做好场内人工巡查,建立高清音视频监控系统,严格落实监控巡查制度。加强“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及时将开评标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违规行为抄送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助推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拓宽“社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开展“招标投标全流程现场体验”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各种方式开门纳谏,用活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主动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不断拓宽人性化服务渠道打造高效交易新体验

推行“周末无休”,紧盯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不放松,打破工作日限制,最大限度加快项目进度,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早进场、早开工、早见效。推行“全程服务”,充分结合企业大走访和项目帮办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做好与重点项目单位的提前对接和政策宣讲工作,切实做到标前进入、标中跟进、标后总结,最大限度压缩交易时间,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高效推进。推广“中介超市”,梳理公示中介服务事项,引导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鼓励引导限额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直接通过网上商城自行购买所需商品,使政府采购活动更加快捷高效。截至目前,已入驻中介服务机构27家,服务内容覆盖建筑工程、房产地产、会计事务等多个领域。(本报记者杨雪通讯员曹霖波韩国良)

新闻推荐

区残联为公共场所适配残疾辅具

本报讯(记者杨雪)近日,莱芜区残联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博物馆、泉城书房等公共场所适配了专用...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