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 芜 区 茶 业 口 镇 腰 关 中 学 创 新 方 法让每个学生更出彩
在莱芜区茶业口镇南腰关村,坐落着一所有着60余年校史的初级中学,学校南依四季葱郁的马头山,北傍清水长流的瀛汶河,风景秀丽,曾创下“山区学校一面旗帜”十年不倒的辉煌。
近年来,腰关中学紧跟时代步伐,秉承“求真、务实”的校风,坚持“培养良好习惯,铸就辉煌一生”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差异,开创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人人成才”的办学特色,蹚出了一条山村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腰关中学,宽敞整洁的校园里,崭新的教学楼、新建的食堂餐厅、升级改造的标准化运动场呈现在眼前,成为这所历经风雨沧桑的历史名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待验收完成后,新的教学楼、餐厅、运动场将正式投入使用。”腰关中学校长张德生介绍。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条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腰关中学加快校园内部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硬件设施配备,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的发展在于质量的提升,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课堂主阵地。腰关中学历史悠久,1994年,腰关中学开始践行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谱写了“山区学校一面旗帜”十年不倒的历史。如何才能重振昔日辉煌?腰关中学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变”中谋发展。
“什么样的课堂是最本真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舞台?课改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也不是创造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模式,而应植根于教师的教学需求,关注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在深入调研、对全体老师的课堂进行会诊后,腰关中学明确了深入课堂改革的切入点:只有学生主动了、思考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学校的课堂才能实现高效。
课改方向明确了,怎样实施?腰关中学针对学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决定首先从英语学科入手进行改革。教英语的校长率先垂范,组织教导处、教研室和英语教研组联合成立课改小组。并前往泰安实验学校等地取经,观摩他们的“思维碰撞”课堂教学,参加“高效课堂”的教学培训,借“他山之石”,丰“自我理论”,一切朝着“有思维含量”的课堂迈进。
边学习,边实践,边请专家指教,腰关中学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以“教学环节设计”和“思维方法训练”为两条线索,探索出了“思维课堂”的基本思路:“激发—布疑—探析—构建—培育—深化”。激发:创设“优势思维兴奋中心”激发求知欲望;布疑:注重问题教学,提高思维深度;探析:建立思维模式,提高思维品质;构建:生成认知结构,构建思维码头;培育:加强思维训练,形成能力结构;深化:拓展思维路径,创新学习方式。实行课改以来,学校的英语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
怎样才能将英语教学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学科,创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腰关中学开始在全校推广“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依据各自的特点对这一模式进行改进、细化。基本思路建立后,学校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对“思维课堂”进行了逐步优化,现已基本完善了体系的建设。
“思维课堂的基本思路,不是具体的教学模式,它给予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极大提高。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已基本完善了在分层框架下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校长张德生说。
课堂改革可圈可点,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体验式育人方式,也值得一提。早在16年前,腰关中学先后建立了汪洋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山敬老院“爱心教育基地”,龙山森林公园“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南腰关村“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搭建良好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在班会中尝试开展体验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感受家长、老师关爱的《孩子,我们共同的爱》;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一张纸的故事》;改善同学关系的《打开心扉——我们都是朋友》……别具特色的体验式班会,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出彩的机会。
(本报记者吕娜通讯员高亮李迎峰)
新闻推荐
一处小屋 无限希望共青团莱芜区委将“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打造成适龄困境儿童的“逐梦空间”
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带来了过冬的新被褥。11月14日,走进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小洛庄村吕丽涛的书房,书桌干净整洁,书橱里的...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