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三年,莱芜区胜利中学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这里,见证奇迹和责任
“操场、校门前道路全是土路,坑坑洼洼,风一刮,黄土满天飞,现在大变样了!”2018年9月,狄寿永作为建校以来的第一批老师走进了莱芜区胜利中学的大门,他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没课的时候,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到校园里散步。看着满树的果子和可爱的孩子们,心情很舒畅。”
如今,走进胜利中学大门,你就会被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浓厚的育人氛围和青春向上的感染力所打动:整洁的楼道和校园,醒目的“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校训,红色文化长廊,孩子、老师求知若渴、朝气蓬勃……置身其中,不禁发出感慨:短短三年,是什么力量让这所学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责任,让这所学校不断见证奇迹。”师生们异口同声。
以校为家 当好领头雁
学校建立之初,无水、无电、无路,一片废墟。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工作难度极大。“每天,我都会调度工程进展,与施工方一起商量,忙到晚上11点是常有的事。”学校筹建办主任刁兴庆一上任,就全身心地扑在了工地上。
“当时只有我和翟耐和、王玉章三个人,所有事情都由我们来做。”谈起当时的工作,刁兴庆记忆犹新。2018年,为了确保顺利招生,筹建办一班人一天到晚待在工地上。每天至少3次巡视工地,同监理、施工人员一起看图纸、验钢筋、盯浇筑、明细节等,遇到施工问题就逐一突破,有效地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经过一年的辛勤付出和坚守,学校一期工程于2018年9月前顺利竣工,保证了第一批新生如期开学。
“现在学校环境好了,但我习惯了每天在学校里转几圈,假期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教育人,刁兴庆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勤勉实干 做好同路人
建校初,胜利中学这个名字在外人眼里还很陌生,到底未来是什么样?一切只能用事实说话。
2019年8月,怀着共同的梦想,来自不同学校的41名教师走进了胜利中学。他们互相搀扶,互相打气,有时为了寻求一个好的教学思路,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想让每一位学生拔节成长。
有一次课间,张乐老师在给同学们听写汉字,很多老师感到很诧异,生物还需要听写?张乐老师却说:“做题时如果字写错了,也会减分。”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们不光布置分层作业,还会布置分层试卷,真是费尽了心思。
“年逾不惑之后,就有了‘天凉好个秋’的心境。然而,进入胜利中学后,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向上的力量,我也年轻多了!”作为第一批教师,卢英梅老师深有感触。
首届学生数量少,学校经费就显得异常紧张。为了节省开支,老师们舍不得用空调。垃圾多了,老师们自发地推着垃圾桶到垃圾清运站倒。“我们男教师排好班,每周倒一次,节省了开支又锻炼了身体!”青年教师王伟荣开玩笑地说,为了学校的工作,老师们没有一丝怨言。
正是靠着老师们的坚守和不怕苦的干劲,仅仅一学期,学校就崭露头角。2019年寒假统考中,有3人进入全区前10名。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教育教学声誉也在不断攀升,胜利中学已成为了莱芜人家门口的优质名校。
“我们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一定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中继续耕耘,挥洒青春和热情,坚守好这份爱的事业。”面对未来,老师们信心满怀!
乐观好学 做胜利好学生
走进胜利中学,你会看到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青春面孔,他们眼里有光,乐善好学,为了梦想不断拼搏。
“老师们非常爱我们,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习,更关心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很快乐。”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提质减负,实施“护眼·爱眼”行动,做好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等活动。今年3月,学校组织学生赴吉山林场植树活动,被山东教育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10月,崔蕴嘉同学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在拔节生长,成长为健康、阳光、向上的“我自己”。
学校关爱困难学生,减免了他们的校服费用和午间配餐费用。今年3月,学校联系中国红十字会为初一三班患病学生做长期救助治疗;6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师生为患病学生捐款4万余元。
正如卢英梅老师所说,我们要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有独特闪光点的个体,是每个家庭钟爱的宝贝,更因为他们是夜空中义无反顾奔我们而来的天使!
三年来,经过栉风沐雨的艰难跋涉,胜利中学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不平凡的道路,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匮乏到丰富;教师队伍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初创时的举步维艰,奋进中的风雨兼程,都是她不可或缺的厚重篇章。
(本报记者 高明 通讯员 吕华)
新闻推荐
“阳光花园”成为羊里街道东土屋村换届后“开门第一事”。今年以来,莱芜区委组织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聚焦聚力,强化...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