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优化营商环境“算大账”,刷新项目审批速度 企业3小时拿到“四证一书”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8:30,到政务服务大厅递交材料;8:50,签订合同拿地;9:23,领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00,拿到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11:22,取得《不动产登记证》;11:36,《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到手。
3个小时,山东欣润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超办完了从“拿地”到“开工”所需要的全部审批手续“四证一书”,这意味着,回去就能开工建新厂房了。3月2日,记者在济南市莱芜区政务服务大厅,全程见证了“拿地即开工”的审批速度和效率。
“正常来说,这一套手续办下来,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我们花2000万元预订的设备即将到位,厂房还没着落。对于企业来说,早投产一天,就能早点见收益。”郭超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当天取得了“莱芜2020-19号地块”使用权,准备投资1.68亿元建设钢渣微粉生产线二期,利用掌握的专利核心技术,“吃进”钢铁企业的废渣、废水、废气,“吐出”生产混凝土、水泥的原料,替代矿石,实现循环经济,而且领先的工艺流程几乎零排放。作为2021年济南市级重点项目,该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达3亿元,利税7000万元。
为推进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环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莱芜区将其作为第一个“带方案出让土地”工程建设项目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组织行政审批、住建、交警等九部门召开联审会商会议,各部门同步出具联审意见,完善设计方案,为企业省去了设计、审查等一系列手续,实现方案与土地一块出让,并于2月22日签订了项目土地成交确认书。
服务做在审批前,“项目管家”第一时间主动上门,提前告知并帮助准备材料,为企业量身制定“作战图”、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各业务部门“分步串联式”审批变为“同步并联式”审批。
3月1日所有的法定公示流程结束,3月2日,拿到了所有的审批手续。
3个小时“四证一书”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的背后,是政府各个部门的重大转变: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莱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亓军祥介绍,“四证一书”涉及自然资源、规划、不动产登记、住建、行政审批、税务等7个部门,其中6个部门提前介入。按照“项目管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并联协作”的思路,以“拿地”为分隔线,梳理出三个阶段的审批脉络和办理流程,实行“拿地前”提前介入、跟踪指导,“拿地中”靠上服务、准备材料,“拿地后”联动审批、限时发证。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原则,突破了多部门、跨层次审批的不协调、低效率瓶颈。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原来一度是莱芜区的短板,如今已经走在济南市的前列。不但线下审批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新模式,还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委托浪潮集团开发了线上平台,审批事项全程网办,实现“足不出户、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即时开工”,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提供线下和线上“双平台”保障。
“我们为全区28个重点项目全部提供帮办服务,全环节、点对点、个性化为企业跑腿。起初也听到过杂音或者猜测,给企业服务这么卖力,是不是有啥好处啊?但说实话,像今天发证的这家企业,我连他们负责人都没见过。”亓军祥坦言,“时间一长,大家就明白了,政府给企业服务好了,更多企业愿意来投资兴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财政收入就都上来了。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就是改善营商环境,政府与企业双赢,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算大账’的‘好处’。”
新闻推荐
2月26日,刚刚结束山东金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面试的王莹莹脸上带着喜悦。“疫情防控期间,线下的招聘活动都转移到线上来...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