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莱芜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济南日报 2021-01-15 11:33 大字

自去年以来,莱芜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乡村发展,全力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格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水城、绿城、花城“三城共建”,“规、拆、建、管、营”五措并举,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城”概念性战略规划进入评审论证环节,青兰高速、凤凰南路、山财大街西延、龙潭西大街等全线通车,文化路年底完成改造提升,文化路北延、凤凰路北延等22条道路工程列入三年建设计划,建成后可构建“六横六纵一环”城市交通网络体系。通信水平不断提高,5G基站加快建设,累计建设完成494个。2020年4月25日,莱芜通信网络成功并入济南通信网,在全面融入、互联互通上迈出了一大步。

精细化管理城市。以迎接文明城市测评为抓手,统筹推进拆违、治乱、绿化、美化等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改革,落实城市治理“路长制”,加快无违建街镇创建,2532户老旧小区改造、3110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拆违拆临255万平方米,拆除各类户外广告和牌匾9000余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服务业提档升级。营昊物流交易中心、嬴昊财富广场、旅发印象城等项目加快建设,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天惠信息等总部项目入驻凤城总部经济港,2020年前三季度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76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3%,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区“三农”工作总抓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实行国有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莱芜力量。

聚力产业振兴提质增效,强化示范引领,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家。2020年1-10月份,全区农产品出口50亿元,逆势增长35%,成功创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泰丰食品、万兴食品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成为全市外贸增长中流砥柱。强化品牌塑造,“三品一标”有效持证数保持在136个以上,“莱芜猪”地标获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强化延链强链,山楂之恋、莲花山茶旅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成功创建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聚力生态振兴提档升级,建成“四好农村路”342公里,507个村完成“户户通”工程,610个村完成自来水工程提升改造;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3个国家卫生街镇创建通过专家暗访环节,创建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130个,建设完成10个省级美丽乡村,巩固提升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推进10个齐鲁样板村规划建设,8个村荣获“山东省森林村居”称号,王石门村成为全市唯一上榜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村庄,村居环境明显改善。

聚力文化振兴提神铸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项目化、品牌化,打造文明实践的“莱芜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列为全国试点,“百姓春晚”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重点推荐参考范例,莱芜区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并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羊里街道“大碗茶”文明实践驿站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创建“出彩人家”示范户1.6万余户。

聚力人才振兴提能增智,实施“归雁”计划,建立“市外莱芜籍优秀人才名录”,用好乡村振兴服务队等派驻力量,选聘村级发展顾问1331名、乡村振兴专员464名,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4266人、高素质农民300人,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体化治霾,主动对标“2+26”通道城市要求,全面落实“四个一律”和“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深入开展主城区小煤炉、小柴灶“清零”行动,淘汰提升工业炉窑115台,完成97台燃气锅炉、593个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点位、完成292个村居7.5万户清洁取暖改造、淘汰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5.1%。大力度治水,全力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深入整治黑臭水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到或优于三类水标准。全方位护绿,成立嬴州资源公司,开启国有企业参与砂石资源整治新模式,完成2.5万亩造林绿化、76处矿山治理、32个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莲花山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

(本报记者 武希刚)

新闻推荐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企业开办服务大礼包升级版

本报1月14日讯(记者杨雪通讯员郭睿)近日,办理完营业执照的张先生向莱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咨询创业担保贷款方面...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