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老郭来了,俺村就变了样” 记莱芜区大王庄镇龙亭峪村第一书记郭能强
郭能强在李玉英老人家。
“娘,咱村咋又变了样?上周来文化墙还没有,又是谁弄的?真漂亮!”近日,家住响水河村的孙红菊回莱芜区大王庄镇龙亭峪村走娘家,刚进村就被“惊”了一下,虽然两村隔着不远,但每次回来的新变化都让她惊奇不已。
“还能有谁?老郭找人画的。”还没等孙红菊说完,守在家门口的张美英大娘便揭开了谜底。
“你不说,我猜也是他。自从老郭来了,咱村是一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
娘俩说的老郭不是别人,正是龙亭峪村的第一书记郭能强。去年11月份,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鲁中分社任舜网鲁中工作部副主任的郭能强,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龙亭峪村担任第一书记。短短一年,能有啥大变化?11月26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龙亭峪村。
一套党建新模式激活党员干部干劲
“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头,大山底下就是龙亭峪村!”在村委会办公室,郭能强告诉记者,去年他就是在这样的指引下来到了眼前的小山村。
大山,往往意味着闭塞、贫穷、落后,龙亭峪村也没能绕过去。全村常住人口仅115人,其中60岁以上75人、贫困户11户13人,村容村貌、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大王庄镇都排名中下游。难题摆在面前,路该往哪里走?工作该怎么开展?一系列难题让初来乍到的郭能强一筹莫展。
“鼻子底下有嘴,不明白咱就问!”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开展工作,郭能强开始在村里“转悠”起来,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与村民唠家常……问题一点点浮出水面,思路也一步步清晰起来。
“最主要的问题是党组织比较涣散,干部缺乏干劲,村民意见很大。”郭能强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贫穷落后不是没有原因的。“必须做实‘党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为此,郭能强把党建作为工作突破口,与村“两委”一班人创新推行“1+3”党建新模式(“1”是党支部,“3”即一套工作制度、一个学习阵地、一个固定主题党日)。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很快有了党建工作、村务管理制度,党员活动室粉刷一新,党建版面重新规划上墙,每月的主题党日和党员志愿活动也雷打不动地开展起来。
找对路子,成效就显而易见。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各方面积极性也提高了。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党员主动包户,全体村民无一被落下或出现健康问题、生活不便等状况。6月份,村里进行道路户户通工程,村东头的三户人家都不愿对门前道路进行场平,支部委员卢士金就主动帮忙做思想工作,确保了全村户户通的按期完成,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
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上来了,不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原先门前脏成啥样都没人理,现在村民不仅自己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多时候还顺手把邻居门口和整条巷子打扫了。
“党员在工作中也勇于担责、主动作为,事事为村庄发展和村民着想,在党员干部的影响下,村民也关心起村内事务来,这在原先想都不敢想。俺村‘这湾死水’被郭书记彻底给激活了。”龙亭峪村党支部书记孙红军深有感触地说。
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在今年全镇组织的“第一书记大比武”中,郭能强获得总分第二名暨党建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一本扶贫小台账纾解贫困群众烦忧事
第一书记,是对每一位被选派到村任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干部的称呼,不过在龙亭峪村,郭能强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呼——“老郭”。为什么叫他老郭?除了他和村民走得近,还因为他有一个小本本,总爱记这记那,像极了记性不好的老年人。
龙亭峪村情况特殊复杂,脱贫任务艰巨,光有智慧是不够的,更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年来,郭能强靠着嘴勤、腿勤,将所有村民每户遍访2次以上,贫困户每户遍访不下50次,走到哪记到哪,把了解到的所有信息,细心整理汇总成《龙亭峪村贫困户信息台账》,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载着年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致贫原因、应该享受什么政策、资金发放情况等等。
“这可是郭书记的宝贝,整天带在身上。”孙红军拿着台账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开玩笑地说,“老王的病得再去医院看看了、李大娘的补助金还没到账要催一催……十几页的台账,他每天都要翻看几遍,生怕忘掉什么。这心性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老百姓对我们帮扶工作的认可,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扶贫工作我们不能缺项,现在根据政策为10户(12人)贫困户办理低保手续(其中4户办理残疾手续),1户办理‘五保’手续,基本实现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郭能强掰着手指一个个数算着。
村民的事他挂在心上,老百姓也乐意找他帮忙。今年4月份,村民王爱和的妻子主动找他,问能不能帮丈夫办理残疾证。原来前些年王爱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到惊吓,诱发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了解情况后,他亲自跑到莱芜荣军医院接专家到村为王爱和进行了鉴定。
驻村一年来,郭能强还积极对上对外争取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80岁的贫困户李玉英大娘一见人就念叨:“领导和老郭天天来看俺,对俺是真上心。”一颗为民服务心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为让百姓住得舒心,驻村以来,郭能强想方设法加大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优化力度。联系爱心企业投入1万元对村居环境进行提升,联系林场赞助2万元树苗进行村内绿化,投资7万余元建成文化健身广场一处,争取政策支持明年新建拦河截流堤坝2处……不仅如此,今年11月初,又对全村房屋外墙进行涂刷,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来串门的亲戚都说俺村和城里似的。”孙红军告诉记者,如今的龙亭峪村,不仅让村民自豪更让邻村人羡慕。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十几位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到家乡,看到村庄脱胎换骨大变样,纷纷主动找郭能强攀谈、称赞。不过,百姓的认可并没有让他真正高兴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龙亭峪村产业基础薄弱,仅靠种地收入无法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这张振兴蓝图怎么绘?驻村以来,郭能强一直在思索。
龙亭峪村紧邻华山林场,背靠白龙潭景点,平时来游玩的人不在少数,守着“金山银山”,能不能做点山水文章?怎么做?请人出点子、做规划,走访企业谈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番努力,今年10月份郭能强联系莱芜嬴泰文旅对龙亭峪村进行了考察,认为龙亭峪村山水资源优势独特,适合发展旅游,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我们计划以华山林场和白龙潭景点为依托,先期发展民宿30家,同时村里把村头的水坝改建成垂钓基地,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集吃、住、玩为一体的娱乐体验,并以此不断提升龙亭峪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龙亭峪村游玩。”郭能强告诉记者,旅游投入太多,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只能一步步地走,这样的规划不仅能壮大村集体收入,也能让有能力的村民参与其中,增加收入。
大山深处,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崔绍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峰通讯员曹建强)近日,莱芜公安分局举行“向人民报告”——“警民一家亲民意大走访”暨打击“两盗一骗”专...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