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一中印象森林校园育出明德人

济南日报 2020-09-24 11:45 大字

莱芜一中2020年度毕业生成人礼莱芜一中“年度突出贡献奖”“年度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合影

初秋时节,云淡风轻。清晨时分,漫步于莱芜一中校园内,宛若置身于浑然天成的至美园林。蓝瓦绿树、碧水青天,秋花金叶、书声鸟鸣,目光所及皆成画。晨读晨练的同学们比比皆是,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室处处是勤奋的风景。

莱芜一中坐落于碧波荡漾、林木葱翠的孝义河畔,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牌重点中学。68年来,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造就了一位又一位栋梁之才。

自2005年迁入新校以来,莱芜一中在办学理念、机制建设、师德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从经验型发展走向了科学型发展,在管理、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五大学科奥赛成绩全省一流,自主招生全省领先、全国知名,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保持全省前列。

莱芜一中,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不妨跟随记者的笔触,看看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一中吧。

学生这样说

你站在莱芜一中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大学里等你

步入莱芜一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校门,又名“知行门”,青砖黛瓦、拱形大门,大门正中上方悬挂着鲜艳的五角星,在阳光的照耀下,老校门显得古朴庄重,历经沧桑岁月,老校门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的成长历程。

“踏进校门时,我们还是青涩的少年,如今要告别她,愿我们成为她的骄傲。”在莱芜一中58级4级部10班李润泽的记忆里,充满沧桑感的老校门,承载了太多美好的记忆。刚进入一中时,他总是喜欢和同学坐在老校门下的台阶上,畅聊班级里的轶闻趣事,老校门就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如今再回忆起亲爱的校门,就会不自觉地想起曾经谈笑风生的岁月,内心感慨万千。

行至校园西区,一池宁静幽蓝的湖水映入眼帘,阵阵微风吹过,湖水微波荡漾,泛开一朵朵涟漪。这座湖,被莱芜一中的师生们习惯称为“小西湖”。学校的小西湖是很多学生心中最美的风景,承载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也记录着一个个值得珍藏的感动。李佳睿告诉记者,高考前压力大,她总是跟同学们一起到小西湖边散心,有一天还偶遇了她们的数学老师王玉玲,突然热泪盈眶,万千话语涌上心头,与老师拥抱诉说心事,老师则温柔地安慰她们,美丽的小西湖,就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故事。

不论是饱含沧桑的校门,还是诗意的小西湖,抑或是记录日生日落时刻提醒学子们珍惜时间的日晷,还是承载学生运动与活力的操场,以及厚重的图书馆……都是学生眼中最美的记忆。

以校园之美,养学生之情。迁入新校以来,莱芜一中以栽植树木为主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如今,校园处处景色如画,优美的环境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除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在毕业生眼中,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也成为他们逐梦路上的动力源。“如果说学习是高中的主旋律,那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主旋律的和声。”58级2级部6班朱贺这样说,在学校时,他就参与过很多学校举办的活动,或台前或幕后,通过这些活动,自己的交流能力、应急能力以及筹划领导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且还认识了很多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时光如梭,岁月如画。对于广大学子而言,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既熟悉又亲切,每一帧每一笔,都是每名学生心底最美的风景。

家长这样说

步入一中门,距离重点大学就更近了一步

学风浓郁、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在学生家长眼中,莱芜一中是一所会呼吸、能思考的学校。这里花草林木繁茂,有如森林般梦幻的校园环境,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这里老师和蔼可亲,学习氛围浓厚,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圣地;这里历史底蕴厚重,治学严谨,明德尚实的育人理念让家长安心。

60余年来,莱芜一中逐步形成了“治学严谨,务实民主,宽严相济,大气谦和,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和优良传统,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一代代一中人的努力与坚持下,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在家长圈,提及莱芜一中,家长们最常说的就是:“只要进了一中的校门,我们就放心了,距离重点大学又近了一步。”在家长眼中,好学校的前提就是要适合,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还记得当年孩子刚踏入莱芜一中校园的情景,作为家长真的感觉特别骄傲,这些年,莱芜一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每年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学生更是不胜枚举,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成长学习,感觉非常荣幸也很感恩。”今年,郭红的儿子不负众望,如愿被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录取,开始了他的深蓝梦想,回想起儿子在一中学习的3年,点点滴滴如在眼前。

“中考时孩子的成绩只超过录取线20多分,但我坚信,孩子只要进了一中,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果不其然,半个学期后,孩子在级部的名次就提了200多名,高二开始,孩子成绩就一直保持在班级前20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孩子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指导。”让郭红敬佩的是,在一中,不管是哪一科老师的眼里,没有一个差生,只有不够努力、找不到学习方法的孩子,老师不会放弃每个学生。

疫情期间,班主任刘志在刚做完手术不久就为学生上网课;为了确保学生平安开学,学校一次次地进行防控应急演练,各个环节都非常严谨缜密……一幕幕,都让身为家长的郭红感动,“老师们对待学生也是宽严相济,在课上是老师,在课下是朋友。从一中走出来的学生自带光芒,是学校环境的熏陶,是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与关爱,一中,也是让我们家长放心的学校。”

对于张先生来说,莱芜一中对他们全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莱芜一中,是他们一家两代人的母校,也是一家人向往的学校。张先生是学校26级的学生,他的孩子是53级的学生。“30多年前,我在莱芜一中就读3年,现今老师们已基本退休;孩子2015年从一中升入大学,两代人相差27年,一中给我的感觉还是那么亲切,沉静而大气。”

“莱芜一中对学生的管理抓大放小,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前几年,莱芜一中自主招生的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老师们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保证了高水平的教学成绩。”谈及学生管理学校教学理念,张先生很是认可。他告诉记者,莱芜一中提倡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校园艺术节各种活动也是多姿多彩。这种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升入大学之后后劲十足,越来越好,张先生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直接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而这,也离不开母校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老师这样说

以大气谦和的校园之美,养浩然卓越的学生之情

自迁入新校址以来,莱芜一中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大绿色校园建设,目前,校园绿色覆盖率达70%以上,校园里草本、木本植物有200余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森林校园。

时间退回至14年前,彼时的校园内还只有一些略显瘦弱与拘谨的小树苗,阳光直直地泻下,在水泥地上留下些许的光影,这是莱芜一中教师张艳丽初见一中时的印象。现今,校园早已绿树成阴、花木茂盛,徜徉其中,仿若置身园林。

自2006年进入一中,张艳丽见证了学校的一次次美丽蜕变,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研环境,都让她如沐春风。

“学校的发展得益于领航人的英明决策与实干创新,更得益于老师们的敬业奉献。无论是‘朝六晚十二’的班主任,还是年过半百勇挑重担的老教师、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在他们身上,也让我更加懂得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自传承的工匠精神。”

对英语教师吕坤来说,莱芜一中是她的母校,也是她为之深耕的教育热土。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虽然变了,但学校给她的感觉还是那样的温暖。

“初入职场时,对于如何教好管好学生,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英语组徐冬梅、王军英等老教师每天都会带着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备课,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解,倾囊相授。还有杨小玉、朱英秀、解晓军、张丽萍等老教师,很热心地帮助我们打磨各种课型,让我们备受感动。”

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莱芜一中尤为用心,在加速年轻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铆足了后劲。

“学校在教学上特别重视集体教研,尤其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从每天一次的学科组小教研,到每周一次的年级大教研,再到每月一次的学校学科论坛,都是各学科组长们精心组织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每节课都是精心打磨过的。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从入职前的各种培训,到入职后的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再到年轻教师汇报课,老教师手把手地教新入职的老师。年轻教师也非常有干劲,往往都是先听老教师的课然后再上课。”在郭德军老师的印象中,莱芜一中教研氛围浓厚,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用四个字来描述莱芜一中,那会是什么?在任绪俊老师看来,那就是“大气谦和”。学校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心里始终装着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郭德军老师曾教过一个54级的学生,高中入学成绩比较弱,在一中浓厚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历经三年磨砺考入山东大学。而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张宁是一中生物教师,现任高二三级部副主任、高二三级部班主任。在2019年她所教的学生中,有四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其中一名同学的成绩进入全省前20名。

在张宁眼中,莱芜一中有景有画,有诗有远方。学校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做有“精神力”的德育,从习惯优秀、人格境界、精神塑造、健康心理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目标,大力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以大气谦和的校园之美,养浩然卓越的学生之情。 (本报记者吕娜通讯员李佃忠)

新闻推荐

牛泉镇利用“六级联动”机制压实责任 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秋季大会战”

本报讯(记者杨雪通讯员孙正力)连日来,在莱芜区牛泉镇,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整治人居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身影。...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