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谁持彩练当空舞
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建校四十年来,艺术教育独树一帜,联合办学再创辉煌,成为鲁中地区的一张教育名片。
有一条战线党徽闪耀
“习惯了,看到需要帮忙的就伸把手,谁没个难处。我是党员,就应该站在防控第一线。”当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把感谢信送到学校时,莱芜十七中教师冯玉斌如是说。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论是教学一线还是行政后勤,始终有莱芜十七中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或是在家中线上授课,或是在学校积极参与防控工作,或是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中。
在行政后勤的“幕后战场”,党员教师更是身先士卒,不分昼夜,落实防控物资储备、校门口严格检测、定时完成消杀任务、检查食品安全等,为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同心共筑,共抒育人梦;同场言志,助力成长”,这是莱芜十七中第三党支部开展的党建品牌“三帮扶”创建活动主题。在创建活动中,该支部动员40余名党员,每人都要和青年教师、学困生或贫困生结成帮扶对象,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同心筑梦,助力学生成长。
在创建党建品牌过程中,各支部不断创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自主选‘加餐’,助力学生成长”、“党员家访送温暖”、“警惕招录防‘陷阱”、党员进社区“双报到”等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激励着全体师生砥砺奋进。
有一群身影“疫”往无前
“督促检查完两个班的作业,已经是晚上10点了。我抬起头,田野的风迎面吹来,送来青草的淡淡香气,站起来伸个懒腰,看见月亮已经爬上了头顶。”于西兰老师在农村老家一路举着手机寻找信号,为学生辅导作业的故事传播开来后,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共鸣,这也是全校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真实写照。
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学生们返校的脚步,老师们却“疫”往无前。面对延期开学,莱芜十七中未雨绸缪,空中班会及时召开,为学生免费开通“升学e网通”平台,教师化身“网络主播”,线上教学全面贯通,知识被传到了千家万户,保障了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远程家访,关注学生学习,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爱没有间隔;顶风冒雨,教师志愿服务队化身“快递小哥”,将教材打包配送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面对起点低、基础弱的学情,十七中教师没有气馁,秉持“进步就是成功,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研究教学教法,积极适应新高考。集体备课室里一场场“头脑风暴”正在上演。从备课到落实,从检查到反馈,从集中讲授到个别辅导,老师们集思广益。“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积极推进,“双贯通”思政课改革小组为丰富思政课程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贯通,教师们牺牲休假时间,走进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小三线、房干生态旅游区参观,为学生发展培根铸魂。
有一种校园书香雅韵
中华好诗文朗诵大赛、社区志愿服务、班级文化艺术节、教职工合唱团、雷雨剧社等实践品牌活动为师生成长搭起了广阔的舞台,让学校生活别致多样,让学生在充满张力的活动中激发潜能,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幸福,收获成长。
“文人描写的孤独能够唤起我们的共鸣,因为你我皆孤独。”报告厅里,孙立新老师主讲的百草园文学讲座“孤独的美学定义”正在开讲。
成立于1995年的莱芜十七中百草园文学社在成立以来的25年里,以“繁荣学校文化,提升学生素质”为办社宗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社刊《百草园》多次被评为全国校园优秀校刊,先后涌现出了张盛兴、段磊、王又奇等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诗人,成就了山东作协最年轻的会员、青年作家许书熠,更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从这里出发,走进高校深造,在文化、文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为让学生获得进步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幸福,十七中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50余个社团组织,“雷雨剧社”“动漫学会”“摄影协会”“朗诵诗社”等。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采风”“文学讲座”“清明祭扫”“团课开讲”“书画大赛”“艺术汇演”“科技发明”等成为学校文化活动亮丽的名片。近年来,有200余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先后获得国家级作文大赛和山东省朗诵、国学小名士、机器人大赛、校园文艺汇演等一、二等奖。
(本报记者吕娜通讯员吕学明冯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雪通讯员吴秉涵)近日,莱芜区举行“希望工程圆梦大学”爱心捐赠仪式。捐赠仪式上,共青团莱芜区委组织爱心企...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