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胡同“美颜”记

济南日报 2020-08-07 11:34 大字

7月27日,莱芜区杨庄镇陈徐村,80多岁的村民侯全喜拎着一个小马扎,走过几天前刚被硬化好的“周家胡同”,来到百米外的大路口,和街坊们拉呱解闷。

在这条胡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侯全喜至今都不敢相信,胡同有一天敞亮了。

“俺可是在这条胡同里憋屈了快一辈子了,现在出门就是大街。多亏了陈吉平反映,村里还真把这个事给办成了。”侯全喜说。

陈吉平是村里安排联系侯全喜的党员,每月他都会来“周家胡同”看望老人。这条胡同不仅道路窄,路面中间低两边高,排水不畅通,还弯弯曲曲,进出电动车极其不便。因为历史原因,村里几次想修这条胡同都没有修成。有条件的村民和年轻人渐渐搬离了胡同,只剩年老的村民还在这里守望。“算了算了,就这样,没人管了。”侯全喜嘴上埋怨着,心里却无时无刻不期盼着胡同能通开。

多次来走访的陈吉平也深刻感受到进出的不便,在党员代表会上,他将这个问题再次抛出来,希望村里能给解决了。

村“两委”和党员代表很重视这件事,经过多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虽然胡同里住的人口少,但这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圆了胡同里群众的心愿。

村里先后提出好几套方案,最终决定拆除两个破旧院落,打通陈徐前街和张里街南北中心街,这样既能解决周家胡同村民的出行问题,也让周围村民出行更方便。

方案定了,接下来就要做通拆除院落人家的思想工作。因为拆院落修路,村里没有任何补偿,让谁去做工作,谁都觉得为难。陈吉平又忙了起来,因为其中一户侯振起正巧也是陈吉平的联系户。

让陈吉平没有想到的是,刚把修路的事一说,侯振起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了。侯振起说:“在胡同里住,我也憋得慌。现在村里能给我们修路,我高兴还来不及。不就是院子小了点嘛,我大门通大路,心里敞亮。”就这样,仅用5天时间,“周家胡同”就摇身变成了直通村南北中心大街的水泥路。

看到“周家胡同”的变迁,“徐家胡同”里的党员群众也沉不住气了。党员陈恭茂在党员代表会上主动说:“我把我的老院子拆了,咱们一鼓作气,把徐家胡同也修修吧。”

陈恭茂住在“徐家胡同”的胡同口,他联系的7户群众也都住在“徐家胡同”里。

一听说修路,周围的党员和群众都来帮忙,仅用5天时间,这条胡同也铺上了水泥。看着家门口的路敞亮了,村民们别提有多高兴,党员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而这些,正得益于全镇正在开展的“六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逐级包挂、上下联动、重心下移,打通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的最后一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通过几个月的走访交流,全镇上下共为群众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1300余件,党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群众对党员干部更加信任,更加支持。党群距离拉近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基层治理更加规范有序,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本报记者朱虹通讯员陈文)

新闻推荐

5天200多万点击量抖出莱芜范儿等你来挑战

采风人员用手中的装备记录视频创作素材。(朱峰摄)本报讯(记者朱峰)为打造莱芜新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发展成果,8月2...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