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做菜有讲究
◇王绍忠
我家从公社故里迁进县城,从乡下人晋升为“非农业”,屈指历数,己走过了近四十个年头,就在眨眼、弹指、挥手间,跟那闪电霹雳似的那么迅速快捷。抬头举目会发现,我和老伴的头发活象那秋后枯黄的干草,一天天变得疏朗稀少,几乎盖不住头皮,岁月的冰霜一季季染白了华发。唉!上岁数了,“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哪。早先,对这话感到陌生而又毫不理解。而今,才逐步明白了其中的内函,也品出了岁月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
从圪垯泥路迈上了油漆马路,从茅草土屋住上了排楼单元,薪水年年见长,日子越过越舒心。白面大米尽量吃,荤菜素菜变样尝,餐前一盅老白干,饭后一个小“国光”,三餐变换不重样。美中不足的是,老伴对鸡鸭鱼肉缺乏兴趣,似乎这都是一些奢侈品,和过庄户日子、农家饭食毫不沾边。时候长了,我和老伴都象是吃斋信佛的一样,逢腥气味不闻,想起腥味来也没有食欲。我们干脆也就省下了这部分花销,伙食帐上也不见了这一项开支。
若平心静气地琢磨一下,也就不言自喻了。老伴年轻时成年累月地不着家,更不进饭屋。她走南闯北,南下莱芜,北到黄河,还在垛庄水库工地上干了二年。名义上是出伕,顶个整劳力挣工分,实际是干文艺宣传队,没有一点工夫钻饭屋,去细心学那红白案板上的刀铲手艺,以及菜锅里的烹饪技术。她只要把菜加热炖熟,把盘子端到桌上就万事大吉了。
有不足就会有满意,凡事都要看反正两个方面。总找毛病不合适,也要看到她的长处。她优点可真不少,就象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过来。她虽然做不了美味佳肴大菜,农家山珍野味却非常拿手。最值得一夸的是,她会做一“套”漂亮的拿手菜,那就是不花钱财、亲手采摘的便宜货。有清明日薅来的荠花芽,有刨窝自种的香椿芽,有五一节掐来的花椒芽,有八月仲秋摘来的野菊芽。这“四鲜”出锅入盘,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真令人叫绝。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鲜”菜,老伴一年四季都有绝活。开春后用面糊烙麦拉蒿,掀锅满屋热气,弥漫着一股野性的芬芳。初夏时节,窗前的刺槐花开了。仰脸挺脖勾来一串串银花花嫩生生的洋槐花,略经粗加工,热腾腾香喷喷的“花面饼”便出锅了,成为全家人一顿合胃爽口的美餐,老幼都皆大欢喜,一口难说俩好。她还能做凉拌热炒、锅烙油烹的满席槐花宴。手艺不次于酒楼饭庄的大师傅,你说称奇不称奇!秋天她的野菜宴更加丰盛,用鹁鸽丁搽渣豆腐,用野菊芽蒸拌渣子。下了霜冬天到了,家里人都担心老伴的野菜宴没有了来源。其实,这简直是杞人忧天。老伴她想得周全,春天她存下了荠荠菜,六月里她剜下了马踏菜、车前草,秋头上又挖来了灰灰菜。冰箱、冰柜都是储藏焯净晾干的小“仓库”,凉拌热炒的野味都有,真乃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全,尝鲜的解馋的全是。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俺家人丁虽不多,但做菜有规矩,也很有讲究。早先,物质生活匮乏饿肚子的时代,百姓不管白天黑夜见了面的口头语,总是一句话“吃了吗”,过日子讲的是“勤是晃钱树,俭是聚宝盆”,“一过早晨想后晌,吃饭穿衣量家当”。而今,时代变了,观念改了,说法也走样了。我老伴的说法有点时尚、有些新潮、也有个人的“创造”,她的说法是:“省治家,富养客,牙缝里攒下过年节。”具体的做法是,平常素日粗茶淡饭地过日子,不光俭省节约,还能治富贵病“三高”。家里来了客人,就要热情招待,要顾大面子,不能小里小气,鸡鸭鱼肉要配齐,八菜少了不成席。老伴还担心厨房佐料不全,菜端上桌缺乏“大厨味”,都是提前一天从饭店里“外定”,菜来齐了,自家再打几个“补丁”,填几个“窟窿”,按俗话说,也就是再炒上几个有乡土风味、独具特色的家乡肴。
逢年过节讲究就多了去啦,不光买猪头下水待客,还要买里脊肉、猪后座,按年轻人的口味,另买一副“全羊”。为了彰显年味,老伴总是聘用年轻人历练炊艺,虽然不是名扬遐迩的鲁川名菜,但也不能加工得少滋寡味。过大年祭祀摆贡一要丰盛二要体面。初二往后,宴请街坊邻舍、亲戚朋友,要让他们放开肚量尽兴品尝一下中兴盛世、富庶生活的美满甜蜜,更要让先宗列祖看看咱如今过的这福气满堂、诱人醉心的小康日月。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2日讯(记者孙莉通讯员张莉)近日,钢城区召开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现场会,现场观摩退役军人创业情况,激发更多退役军人...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