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住家乡特产“老味道”,他辞职回家做农民 “门外汉”变“葱专家”

济南日报 2020-04-17 11:21 大字

核心提示 莱芜是有名的“三辣之乡”,鸡腿葱是其中一辣,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鸡腿葱种植逐渐减少,已很难寻觅到正宗鸡腿葱的踪影。为了让鸡腿葱重返人们的餐桌,侯玉荣经过4年的摸索和研究,通过改进传统的种植方式,引进新设备、新理念,让鸡腿葱亩产翻了一倍。侯玉荣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葱专家”。

放弃高薪 回乡种葱

4月10日,记者见到侯玉荣时,他正将网上订单打包寄出,地里的鸡腿葱正在育苗阶段。“我们现在都是采用绿色无污染标准化种植,保证从农田到餐桌,让客户吃上放心的正宗鸡腿葱。”侯玉荣说。

侯玉荣回家种植鸡腿葱,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2011年,侯玉荣从山东科技大学一毕业就到泰开集团上班,由于工作踏实努力、爱钻研,工作不久,侯玉荣就被提拔成为高压开关罐整条生产线的组长,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一度成为村里人的骄傲与榜样。

一个周六的早晨,侯玉荣像往常一样到父亲的地里逛逛,看到父亲一个人蹲在田间地头发愁。父亲对现在的网络技术一点也不懂,本想着雇几个人帮忙拓展下思路和市场,结果一连雇了四个,都待不长就走了。父亲对他说:“要不你回来吧。”

那天夜里,侯玉荣想了很久。莱芜是有名的“三辣之乡”,鸡腿葱是其中一辣,“形似鸡腿、辛辣浓郁”是30年前莱芜人对鸡腿葱的印象,而上世纪80年代后,已很难寻觅到正宗鸡腿葱的踪影,萦绕在口中的呛辣味也已逐渐模糊,所以鸡腿葱的“复辟”市场一定很广。把家乡特产鸡腿葱发扬光大,也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说干就干,第二天,侯玉荣就答复了父亲,愿意跟着父亲一起种植鸡腿葱。

发现问题 积极改良

从2017年春天到2017年11月,侯玉荣每天都在地里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他发现,宽40厘米深10厘米的沟,葱苗栽上后,覆土机器根本无法进入。他立马把40厘米改成60厘米,这样机器就可以覆土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这样会不会占用土地多了,产量反而低了呢?侯玉荣说,看似浪费了土地,但通过合理密植,可以让鸡腿葱生长得又高又壮,产量反而增加了。

同时,侯玉荣通过翻阅图书、与农户讨论等方式,获取鸡腿葱的生长特点,制定了鸡腿葱的标准化种植规程。他深知物联网农业是大趋势。在花费20万元购置了深圳前海有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一整套智能测控系统后,他将物联网的思维运用到鸡腿葱的种植上,时时采集鸡腿葱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及时调整鸡腿葱各个生长季节的肥水供应,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鸡腿葱的产量和质量。

做绿色食品 传承葱文化

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机化是当下的流行趋势。侯玉荣始终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拒绝使用除草剂,坚持人工除草,采取安装荧光杀虫灯、粘虫板等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他还利用沼气发酵池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的循环发展。

虽然现在侯玉荣的种植基地正常运转,但如何突破瓶颈、长足发展,一直是侯玉荣思考的问题,“现在鸡腿葱比往年卖得更好了,我们也加大生产规模,投入多了但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把鸡腿葱的文化传播出去,鸡腿葱才能更好地发展。”侯玉荣说。

下一步,侯玉荣准备利用莱芜鸡腿葱的天然资源优势,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以生态休闲旅游市场为导向,集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生态型特色旅游项目。同时,加强与医学领域科技院所合作,深度开发鸡腿葱的医用保健产品,全面振兴莱芜鸡腿葱产业。

(本报记者 刘冰玉)

新闻推荐

“33条”按下发展“快进键” 钢城区《关于扶持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33条意见》解读

4月3日,按照钢城区委、区政府“1+565”总体部署要求,结合钢城工业发展实际,钢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扶持鼓励...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