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高新区顺应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一项项民生新政、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生根 书写高质量民生答卷

济南日报 2020-01-16 11:18 大字

南连河村回迁居民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只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干,把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求的问题和困难,一件一件、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办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去年召开的全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暨“四新四创”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莱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哲军的话掷地有声。

总投资3.9亿元建设4所中小学校,3所已投入使用;累计新建修缮贫困户房屋189户,享受雨露计划、孝善基金、慢性病免费送药等资助624人;完成北孝义等旧村拆迁27.3万平方米,相继建成汶阳花园等安置楼26万平方米,1100户群众喜迁新居……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真切温暖了群众的心。

民之所呼,我之所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聚焦人民群众关切,莱芜高新区不断出实招、下狠功,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变成现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的实惠。立足“第一民生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月6日,记者沿银河大街来到孝义河畔,只见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校矗立眼前,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整齐有序的布局,彰显大气和谐之美。

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投资约1.9亿元,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60个班的初级中学,师生总人数可达3000人。“目前学校基建工程已全部完工,明年春季将正式交付学校使用。”莱芜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一名项目负责人介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暖心工程”。近年来,莱芜高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打基础、强服务、促提升,全区教育实现了优质均衡发展。全区现有公办学校8所,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5所,规范化学校比率为87.5%,位居全市前列,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区上下坚持“教育是第一民生”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出台的教育惠民政策,强化教育帮扶,持续促进教育公平,学龄前幼儿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初中毕业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广大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

——投资8832万元的世纪城小学、投资8622万元的裕丰小学、投资2129万元的大故事小学、投资2100万元的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等相继建成启用,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

——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实施了操场改造工程、教学设备提升工程、音体美器材装备工程、教学信息化工程,全区城乡中小学装备水平实现了一体化、均衡化,走在了全市前列。

——集中整治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实现由“高价化、贵族化”向“普惠化、平民化”回归,目前已完成移交3所,签订建设移交协议3所;依托莱芜高新区实验幼儿园,通过集团化办园的模式设立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第一分园,对外输出先进的办园理念、教育特色和管理模式,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普惠型幼儿园的利好。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在高新区,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惠及寒门学子雪中送炭。2019年,莱芜高新区认真落实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7人次5.7万元;积极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前资助3人3600元;积极落实“雨露计划”11人3.3万元;积极开展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子女高等教育入学资助6人2.4万元。

民心所向就是施政方向着力办好百姓身边事

1月7日,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到零下8℃。虽然屋外冰天雪地,但是鹏泉街道南连河村村民刘加银的新家里却是温暖如春。

“你看,我这屋里现在20多摄氏度,很舒服!比起住平房的时候,条件真是好太多了。”刘加银指着墙上的温度计满意地说,“能住上新楼房,这是我们村老百姓多年期盼的事,现在终于实现了。今年能在新家里过新年,大家都很高兴。”

2019年10月20日,南连河村151户居民喜迎回迁,每户居民分到了两套回迁房。回迁房建设坚持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套,保证居民拎包入住。小区还统一规划建设了路网、管网、绿化、中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应的公建设施,打造精品宜居工程。“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没有好政策,我们老百姓这辈子哪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温暖的新房子,过上这么舒心的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加瑜感慨地说。

住上新房的可不止是南连河村村民。来到汶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几十台推土机、挖掘机正在加紧作业,一派繁忙景象。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土方开挖,准备进入基础施工阶段。该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建设9幢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9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566户居民。

去年以来,莱芜高新区先后完成北孝义、中陈家峪、上陈家峪、黄泥沟等村居27.3万平方米的拆迁;推进孝义楼村安置楼房建设,完成建设面积3.7万平方米;完成南连河、北连河、冯家林、侯盘龙4个村的安置房分房,653户群众得到安置。

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和群众身体健康。自去年5月份开始,莱芜高新区对区内所有社区、村居的饮水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摸底排查,并多方争取资金1400万元,让柳龙崮等9个村的老百姓喝上了健康水、放心水。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莱芜高新区通过入区企业吸收一批、村办实体接收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发展三产容纳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等“六个一批”的办法,累计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

此外,各级各部门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了解民情、疏通民意的首要渠道,把办好交办事项作为政治任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目前,全区共接收承办单2万余件,回复率达100%,总体满意率每月均保持在90%以上。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

鹏泉街道东龙崮村村民朱桂花今年77岁,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危房改造之前,老两口一直“蜗居”在3间土坯房里。去年,在莱芜高新区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老两口住上了新房。“真是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要不真没想到俺这把年纪还能住上这种屋。”对现在的生活,朱桂花心满意足。

2019年,莱芜高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关键环节不放松,实施“固、建、养、租、保”五策并举,列支230万元,对符合改造条件的189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修缮新建,确保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实施医疗扶贫“个性化”帮扶和惠民“优惠套餐”,组成16个帮扶团队,不定期对贫困人口进行免费查体、免费送药,门诊实行“三免六减半”优惠政策,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即时结算,累计帮扶1040人次7.5万元左右。针对因意外情况可能致贫的困难群众,及时发现,建立台账,确定即时帮扶人口5户16人,并采取“救助+低保”的有效措施,为患大病的4人申请了3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临时救助金2.1万元,为3户6人申请纳入低保范围,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主要负责人带头遍访贫困村(户),管委会、街道班子成员共入户走访400余人次,累计发放各种生活用品20万元。强化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出台帮扶责任人专项文件,110名机关干部联村包户,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户贫困户,每月至少入户1-2次,全面开展帮扶活动。

持续实施“三帮扶”扶贫机制,29个区直部门、30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9个经济强村(社区)等实施“多对一”帮扶,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的全员扶贫大格局。对60周岁及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实施孝善扶贫,同时,设立孝善扶贫基金,在子女上交赡养金的基础上给予20%的补助,惠及37个村331名贫困老年人。针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因家务缠身、技能偏低等原因不能远出的贫困群众,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筹资,在村内设立产业辅助、村务服务等扶贫专岗,25个村设立扶贫专岗62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莱芜高新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王军)

新闻推荐

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召开杨峰参加活动

本报1月15日讯(记者杨雪)1月15日,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莱芜区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峰...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