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大师”的魅力
□张全宝
你若在莱芜街头采访:古往今来,莱芜何人知名度最高?答案肯定相同:张道一。
张道一(1602—1694年),并非一个道人,但他仿若济公,亦似阿凡提。因其性情坦率,不为礼俗所拘,以诙谐幽默出名,人称“张闹玄”。他并非圣人,更非完人,但坊间话题离不开他,延至几百年后的今天。
一生传奇
从尚未出生,一直到去世,他的一生颇具传奇。
其实,他名四教,字道一,号芹沚。据说,母亲临盆之夜,梦一人来拜谒,自称山西提学副使,醒来便诞下张四教。母亲惊喜,说出梦中情形,父亲大为诧异和欣喜。于是,引《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取名“四教”,又引“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取字“道一”,寄予厚望。
他自幼聪慧、顽皮,41岁方中进士。一生求学20年,为官仅10年,归休40年,93岁寿终。晚年相当于“半隐”,在莱芜城南苍龙峡生活,终老于二层石房“乐饥斋”,自选风水宝地,葬于蟒道山。他诗文俱佳,著有《大榆山房集》等。
张道一出生于张家台村,位于莱芜东北部。其后人坦承,因家境不够殷实,赶考盘缠拮据,靠文字现村同姓富人帮衬,得以成行。辞官归来,乡邻看他“寒酸”,也爱答不理。他索性迁居山南的文字现村,后游走他乡教学……
二脉通达
智者多孤傲,人们多敬而远之。而智慧、风趣集一身,“二脉”通达者,张道一当之无愧。智商高,情商出众,致其有勇有谋。
为官前的四十年,张道一是一介“山野村夫”,深知社会底层生活困苦。走入仕途,就难免要为“底层”代言,甚或力求改变现况。然而,结局注定步陶潜后尘:以直道违时,因不事权贵而被罢归。
他毕竟是一个达观之人,毅然策骑而返,毫无落魄之相。也许“无官一身轻”,正是其所求:回归平民中间,逗趣也好,闹玄也罢,都可以形骸放浪,无拘无束了。
张道一的传说,亦庄亦谐,脍炙人口。有秉公执法的:“审公鸡”“智除地头蛇”;有打抱不平的:“斗翟三虎”“认女救婿”;有助弱行善的:“送闺女”“义助孝子”;有诙谐幽默的:“也字不挑勾”“发配河南”;也有捉弄揶揄的:“惩府吏”“玉波楼”,等等。要么欲抑先扬,欲擒故纵;要么正话反说,故弄玄虚;要么借用歧义,以毒攻毒。总之,手法高超,灵活多变,不一而足。
“妙计放粮”最有代表性:有一年,莱芜大旱歉收,百姓饿死无数。张道一在县衙门前设粥棚接济穷人。这天,京城相爷府有公差求见。公差步入客厅,只见张道一正把一块石头往梁上拉,忙得不亦乐乎。公差回到相府,据实禀报。陈廷敬略一沉思:“哎!莱芜灾情严重,百姓无有吃用,恩师告诉我,民众粮紧啊!”于是,奏报朝廷。不多日,救济物资运进了莱芜。
三教皆友
张道一阅人无数,且是三教九流、贵族平民,无所不交。
与蒲松龄有关,《聊斋志异》“留名”。蒲松龄(1640—1715年)是淄川蒲家庄人,柳泉设茶座,专门搜集“怪异传说”。从生卒看,张道一与蒲松龄有“交集”,两人住地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且两地多有往来。究其两人见面与否,已难查寻。但有一点肯定无疑,是莱芜人提供了素材,《胡四相公》《狐妾》成为其中两篇。
与刘洞九有关,被“狐仙”惩治。刘洞九(1586—1659年)是莱芜孝义楼人,他也曾在山西为官,相传纳狐仙为妾。返乡后,奇特的眉豆秧手杖、仙葫芦为后人留存,传为美谈。《狐妾》是发生在山西时,张道一因“无礼”,遭狐仙“小惩”;而民间“九十二洞石”传说,则事发莱芜。得知狐仙欲施法“运石”,张道一随刘洞九去汶河,看到奇异状况,一声惊叫,法术失灵,一尊大石沉入河底。后汶河移位,奇石面世,故名“莱芜石”。
与陈廷敬有关,书房“尬遇”皇上。陈廷敬(1638—1712年),山西阳城人,官历工、户、吏三部尚书,深得康熙器重。14岁童子试崭露头角,被主考官张道一“看好”,从此厚爱有加。尽管位高权重,但他一生不忘恩师教诲:“千秋事业,一日荣名,得失在人,取舍在己。”相传,张道一归隐后,曾去京城探望陈廷敬,恰遇皇上驾临宰相府。他慌忙躲入书房,还是被皇上发现,不但“机智”化解,还被御封,成为“帝师之师”。
新任知县,躬身拜访。尽管年事已高,深居简出,但凡莱芜县衙变动,新知县都要带上重礼,亲自到苍龙峡拜访。张道一清茶一壶,劝诫一番。知县受宠若惊,连连道谢。所送礼物,照单全收,客人走后,全部送给孤寡老人。
正是结交广泛、阅历丰富,使得其处事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他接地气,吃民情。百姓添喜事,有他便锦上添花;百姓遇难题,有他便雪中送炭;百姓走投无路了,有他便逢凶化吉。
四面乐道
张道一走到哪儿,哪里就流传他的故事。他爱“闹玄”,名扬四方;家喻户晓,津津乐道。在世是“活宝”,离世成“宝库”,可谓莱芜的“智趣大师”。
歇后语,在民间最风趣,也最易流行。据统计,在莱芜有关张道一的歇后语,多达50条。如,张道一教学生——都考上了;张道一闹仙嫂子——惹了个头疼;张道一见宰相——有倒霉的……
民间文学爱好者亓学贵,13年不辞辛劳,搜集整理《张道一的传说》,共60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2008年入选市级“非遗”。
苗山镇的南文字现村,是张道一第二故乡,留存大片清代老宅子,现已开发为“张家大院”,成为莱芜文化旅游景点。
苍龙峡的“乐饥斋”,百姓一直守护着,成为市级重点保存文物。不久前,我与几位好友专访张家台,凭吊其生活遗址遗迹。据介绍,该村正谋划旅游项目,将“一山一水一名人”作为主线,宣传推介张道一故乡。
有趣,是众生的共同爱好。有智有趣,民众喜爱,更能放大价值。莱芜历史上,论官职学问,高于张道一者很多。但他趣事佳话最多,百姓情怀最重,所以名气最大,魅力最长久,影响最深远。
新闻推荐
鲁佳拍公字【2020】第2号受莱芜农商行委托,于2020年2月5日上午9:30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网络拍卖平台或现场对以下房产进行公...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