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不走的艺术家”

济南日报 2019-12-23 11:25 大字

区音乐家协会志愿者正在为羊里镇贾家洼村的“百姓春晚”节目做指导。

“往后退一下,胳膊肘提起来。”“表情一定要到位,再夸张点。”11月29日,在羊里镇仪封村的文体广场上,来自莱芜区舞蹈家协会的志愿者正指导着村民广场舞动作。

目前,羊里镇仪封村在莱芜区文联和舞蹈家协会志愿者的帮助指导下,广场舞队已发展到4支,队员们白天上班,晚上健身,热情高涨,每晚都自发进行排练。经过专业指导后,她们表演的锣鼓《开门红》《走进新时代》、小品《婆婆也是妈》等节目在“百姓春晚”中深受广大村民喜爱,就这样,他们都慢慢变成了高水平的演员,真正实现了将文艺人才留在百姓身边、扎根于镇村基层。

“安排部署”变“指导帮扶”

全程辅导育文艺新人

在苗山镇东见马村,村民王立友带领村里几个兴趣相投的村民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反映敬老爱老、邻里互助的小戏,经过指导老师的精心打磨,登上了十里八村的舞台,受到了热烈欢迎。他说:“以前从来没有讲究一招一式的概念,总是即兴发挥,经过老师指点,才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高深。”

在“百姓春晚”活动中,莱芜区文联精选全区55位协会艺术家和指导老师,建立了“各负其责,各用所长”的工作队伍和活动网络,将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合理分组,分片包干,对村级文艺骨干,从活动开展、节目彩排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同时,在舞台搭建、演出器材、摄影宣传等方面做好协调帮扶,提升了节目质量,确保了演出效果,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看得好”。艺术家通过指导村级文艺骨干,种下了文化的种子,给农村留下“不走的歌手”“不走的老师”,带动起一大批文艺爱好者投身基层文化活动。

“我来送菜”变“你来点菜”

精准对接满足个性需求

莱芜区坚持“送菜”与“点菜”相结合,精准对接供需,优化供给方式,更有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做到“你点我有”“你需我供”,切实解决好基层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最盼最急最忧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莱芜区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将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引入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将传统文艺形式与新兴娱乐方式有机结合。以往的文艺志愿服务往往只服务于现场、只有部分群众受益,而网络直播则将活动惠及几万乃至几十万名群众。例如和庄镇东车辐村人口不到1000人,举行“百姓春晚”时,附近村的百姓也前来观看,现场达到2000多人,在外打工的村民联系村干部要求网络直播,他们也要看看父老乡亲的演出,仅这一场演出,网络点播量就超过了50万次。

“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提升文艺志愿服务品质

莱芜区通过成立各协会镇街分会、挂牌文艺创作基地等方式,积极吸引基层各类文艺人才加入文联大家庭。每年春节前,省、市书协的书法家们都会到羊里镇仪封村开展送春联、送“福”字志愿服务活动,在仪封村形成了书法艺术良好的群众基础。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加入到学习书法的队列中,这不仅带动了村民学书法、爱书法的热潮,更有力地推动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莱芜区注重对文艺志愿者的培训教育,组织协会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全区文艺骨干培训班提升文艺骨干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建立基层文艺人才联动培养机制。莱芜区在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了一套区级统筹指导、镇街协调落实、村级组织实施的三级联动、多层互动模式。 (本报记者刘冰玉)

新闻推荐

挖掘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郑德雁到莱芜区调研经济发展及扶贫等情况

本报12月21日讯(记者崔绍磊张铭)今天,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到莱芜区对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扶贫等有关工作进行调研。...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