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水之滨有一处地标性建筑,这里书声琴声交织、茶香墨香袭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此有机融合 百年汶源书院再续文脉

济南日报 2019-11-21 11:12 大字

近日,记者来到莱芜高新区汉江公园,远远地,古琴声就从汶源书院厚厚的木门中传出。进入院内,流水绕屋舍,整个环境清新雅致。在礼乐馆,学员正在操琴,悠远空灵的琴声让人心神宁静、陶醉其中。

2018年7月,汶源书院复院大典举行,标志着书院正式运营。这是清政府废止全国书院后,汶源书院再续文脉。在书院管理者一步步的努力探索中,新时代下的书院正发挥着新的使命。

引入现代体制古老书院焕发新生机

“汶源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三年,是鲁中历史上第一个具备完全教育功能的地方书院。”书院执行副院长刘强向记者介绍。2014年,莱芜高新区准备建设汉江公园,“结合书院的重修将公园打造成文化主题的公园”成为各方的共同意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汶源书院走上了重建之路。

书院的定位是以读书为核心,以汉字为基础,以礼乐为特色,将逐渐恢复藏书、讲学和文化传承等传统功能,并发挥书院在新时代下的社会教化功能,搭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桥梁。

2015年,书院初步达到对外开放的条件;2018年,担负讲学论道重要功能的明伦堂建成,正式复院。如何建立现代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让书院与时俱进,发挥出最大效能,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书院建立了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和理事会(基金会)三大机构,分别对应着教学科研、日常管理、资金保障三大职能。三方分工协调,互相支撑。”刘强向记者介绍。现代体制为书院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汶河边的读书声更加响亮了。鲁中地区沉寂已久的书院在新时代里得以再次彰显文化自信,丰富了莱芜高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资源。

注重“传承体验”让读书习礼可视可感可亲可行

书院不仅是文人雅士的交流平台,更是向大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社会教化作用的载体。

在书院建成之前,创办者就已经在思索怎样才能发挥出书院的文化价值、社会功能。

民众参与是书院发挥社会功能的基础。“我们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15年到2020年)就是引导社会大众‘走进书院、认识书院’。”刘强说。

表面看来,“五年计划”的要求不算高,但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工作来实现也不容易。为提高民众的参与性、体验感,书院提出、贯彻了“传承体验”这一概念,通过灵活多样、不拘于形式的授课方式,让读书习礼的过程更加可视、可感、可亲、可行。刘强告诉记者:“在读书班讲课,讲到孔子学琴,我就给学员们弹古琴,现场聆听古音古韵。读书时,我们也会走出教室,沉浸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

为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书院还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2015年起至今,每年打造为期一周的“礼乐重阳”文化节;2016年开始举办传统入学礼;2017年又设立“中华母亲节”,弘扬感恩美德……这些活动已成为书院的文化品牌,极大提升了民众对书院的认知度。

2018年底,汶源书院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认定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这无疑是对书院发挥社会教化作用的肯定。

突出公益属性用高品质讲学传播文化种子

当天没有成人读书班的课程,但成人读书班的班长孙先生还是来到书院和老师交流心得。孙先生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以前只来汉江公园锻炼身体,自从参加了书院举办的读书活动,他就被这里吸引了,成了汶源书院的“忠实粉丝”。

孙先生说:“这期成人《论语》读书班从去年9月9日开班,每周一课,我一节课也没缺。听了老师的系统讲解,的确是受益匪浅。我现在还非常关注莱芜高新区和汶源书院共同承办的‘泉城儒学会讲·全国儒学名家汶源书院论语会讲’第五讲何时开讲。”

书院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遴选的学者、专家组成。此外,书院还共享中国孔子基金会专家库资源,聘任当地文化艺术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为书院文化讲师。刘强告诉记者,“书院是开放的、公益的,市民通过报名都可以来听专家学者们讲课。书院的一级功能例如读书、讲学、教化等活动都是面向公众免费的。”书院还适时开展绘画、古琴、茶、书法等各类公益活动,加大文化传播力度。“走出去”也是书院巩固、扩大传统文化影响的方式,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让更多的人能在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

(本报记者 刘璇)

新闻推荐

1400多名选手齐聚莱芜区徒步香山挑战极限

选手热情高涨,欢呼着冲出起跑线。(张铭摄)奋勇向前、充满自信。本报讯(记者张铭)11月17日上午,2019“挑战极限香山”徒...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