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小巷治理、文化广场建设、环卫体系建设……看于家庄村的美丽蝶变
全村两条大街道、20余条小巷道近一万平方米的街巷实现了道路硬化全覆盖,大小车辆均可安全无障碍地通行;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大人们聊天拉呱,孩子们追逐嬉戏;村里集中设置了垃圾存放处理处和干柴集中存放点,村民门前找不到一点垃圾……秋高气爽之时,记者走进了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于家庄村,在这个小山村里,记者看到的是一派干净整洁、路畅人和的景象。
于家庄村是一个有630口人的小山村,是远近闻名的“省级卫生村”,在多年以前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受地形的影响,我们村以前很多街巷高低不平,每到下大雨就被冲得沟沟壑壑,步行都很难。”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传虎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于家庄村决定进行小街小巷综合硬化工作。“当时资金有限,上级拨付的资金也就刚够道路硬化的,而每家每户的污水处理管道都需要自己解决。”让村“两委”一班人感动的是,村民们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村民们自己动手,自己出工出资,埋设好了污水处理管道。”就这样,在全村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前后经过两期工程,于家庄村实现了街巷道路硬化百分之百全覆盖。
以往说起位于村西的水沟,于家庄村的村民们都会皱起眉头。“水沟早就让垃圾堵得不通水了,一般都不从那边走,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味道。”今年63岁的村民李香实对记者说。为改善村庄环境,村“两委”决定对这条臭水沟进行治理。“我们动用了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了治理,填埋后改造成了现在的文化广场。”李传虎对记者说。治理完成后,村民们在这里乘凉、拉呱,或是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一下子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扔垃圾的臭水沟消失后,于家庄转而建起了集中的垃圾存放点。“每家门前都设置了一个垃圾箱,保洁人员每天早上去收集垃圾并运送到垃圾存放点,由环卫车统一运输处理。我们村种花生和地瓜的比较多,我们就在村外空地设置了干柴存放点,村民可以将干柴和地瓜秧等放在那里,既不影响环境卫生,也方便了群众。”李传虎说。 (新时报记者尚敬鹏)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7日讯(记者刘冰玉通讯员康与其)近日,莱芜区审计局派出审计工作组,对莱芜区范围内的利奇马台风受灾情况进行了...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