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项目落户 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庄稼把式”上岗按月领工资
10月12日,因为连续阴雨天工地停工,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前宋村村民徐来吉享受了难得的清闲。“以前种地的时候,这会儿得忙活着种麦子去了。”徐来吉说。
徐来吉现在是一名公路维修工,主要工作是修路补路、维修水沟等,每个月工资收入能达到5000元。“工作有时忙有时闲,反正比以前种地可轻松多了。”徐来吉说,“而且这个活比种地可干净多了,也没有挂心事了,不用干着外头的活想着家里的地。”
从“庄稼把式”变成工人,背后是莱芜高新区的发展。徐来吉以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一口人有不到一亩地,种麦子种玉米,也种过蔬菜。”虽然守着几亩地,可却挣不出吃的来。“忙活一年,不光不赚钱,还赔钱。”徐来吉会开拖拉机,前些年村里还有砖厂,农闲时他就去拉砖挣点运费,还会去啤酒厂打打零工。虽然很想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但徐来吉感觉自己被“束缚”在了土地上,“地不能荒啊,荒了人家不得看笑话?”
莱芜高新区成立之后,许多项目前来落户。2000年到2005年,李先生、莱芜鲁中印铁包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前宋村周边。“那时候盼着占地,好出去打工。”家里的地被占用后,徐来吉腾出全部精力出门打工。他先是干过一段时间运输,后来负责公路维修,目前,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五六年了。
没了地后,徐来吉的妻子也没闲着。她成了公路清洁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而且,前宋村进行“旧村改造”后,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外来人口也逐渐增加,家政市场不断壮大。徐来吉的妻子在打工之余还从事家政服务,每个月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一家人忙活一年,都赶不上现在一个人一个月挣钱多。”徐来吉一家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
徐来吉一家的经历在前宋村并不少见。随着莱芜高新区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项目逐渐落地,前宋村的青壮劳力基本都从田地里转移到工厂车间里。“村里55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都能在附近的企业找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外出打工。”前宋村党支部书记徐希彬告诉记者。
随着经济发展,前宋村周围建设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所,也兴建了许多园林绿地。这也为一些60岁以上老年人及农村家庭妇女提供了打零工的场所,“他们拔拔草、种种树,一天也能收入100多元钱呢!”徐来吉说。 (本报记者 杜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孟宪东)近日,莱芜区牛泉镇八里沟村举行文艺晚会。《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一首首爱国歌曲点...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