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汶源学校有思想才能有温度
航拍“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少先队员寻访英勇第一连,践行英雄革命精神。
校长吕荣珍和孩子们在一起。
“创建群众满意的学校”,一直是汶源学校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多年来,汶源学校不负重托,秉持初心,稳步前进,用责任成就初心,以担当筑梦汶源。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水平
建校十二年来,汶源学校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初心不变,抓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心不变。
汶源学校着力从学习、活动、评优、树先等方面抓实党员管理,淬炼教师党员团队。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班子成员怎么做,党员同志就怎么做,条件不降低、程序不马虎、问题不应付。学校开展了“争创先锋岗”“最美教师评选”“忠诚 担当 奉献”等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用党旗凝聚人心,用党建提升师德。
学校将师德与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挂钩,对违规违纪、有偿家教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汶源学校风清气正,聚集起了一支满满正能量的教师群体。
新入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汶源学校重谋划,抓跟进,在校本培训上做足文章。汶源学校首先鼓励新入职教师学名师名家,研读他们的专著,观看教学影像,学习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其次,要求新老师细读课标,做到领会贯通,并进行测试,成绩计入考核。学校还采取专家讲座、外出培训、组织论坛等,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近几年,青年教师迅速增多,学校实施“一帮几、巧结对”的青蓝工程,师徒沟通,双向选择,建立教师青蓝学习共同体,制定捆绑式评价细则,让听评课活动落到实处,助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抓队伍,促提升,汶源学校把“向课堂要质量”落到了实处。学校校长吕荣珍被评为干事创业好书记、全国新教育十佳智慧校长。
生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秉持“生活教育”的理念,汶源学校向“课程生活化”的方向努力,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校本化研究与实施。
语文学科,实施加一加、换一换的校本化策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生活化,同学们在家庭、学校和街头巷尾利用各种机会寻找素材,进行“生活识字”,建生字卡。大多数学生利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五年的识字任务。汶源学校将阅读教学与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新教育《儿童课程》相融合,研发编写了《书香课程》。习作教学侧重《童心童话》《童心童作》课程的策划与设计。学校构建了“生活识字、规范书写、生活习作、书香课程、生活实践”五大部分构成的“生活语文”,让国家课程得到了高效精细化实施。
品德与社会则紧紧围绕“一个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把德育和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让教学与绘画、电影、诗歌相结合,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课程更加生活化。
数学学科运用模块整合的策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开展数学阅读,讲数学故事,写数学日记。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打造生活课程品牌,为生活教育撑起了一片天,也为学生幸福成长滋养了“生气”。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习惯
汶源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评价为导向,以训练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抓实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习惯养成月”,从课堂到课间,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一年级新生,侧重课堂常规的训练。学校编写的《一日常规手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便于操作和落实。学生课前准备、书本摆放、坐立行走有模有样,成为学校亮点。
礼仪月、生活技能月……将每月一事与新教育融合,以核心课题《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为依托,将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生活教育贯穿其中,为学生实现梦想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山东教育》曾连续对学校进行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汶源学校先从课堂阅读着手,通过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多样诵读等几个步骤挖掘文章的情、趣、美,以美激趣,让学生趣中生情。学校引进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按年级推荐阅读书目,定期研究阅读课型,期末检测阅读成效。学校还组织诵读大赛、笔记展评、好书推荐、图书漂流、书香学生、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让经典在阅读中传承,生命在阅读中丰盈。《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先后对学校的阅读特色进行了报道。
“让汶源的孩子人人写一手好字”是汶源学校对家长的承诺。学校从学生的书写姿势入手,制定了统一的书写口号,从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抓起,从老师到家长,做到随时督查,及时矫正。汶源学校编写了《书写时光》,从笔画到结构,从描摩到书写,强调“横平竖直写汉字,堂堂正正学做人”。
学校全力实施“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习好文”工程,“根基教育”已开花结果。在浙江卫视2017《汉字风云会》,汶源学子晋级全国总决赛;张宸珲与钢琴家郎朗同台演奏;先后有6名学子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山东省创客大赛中多名学生斩获殊荣。
(本报记者孙毅通讯员丁慎杰李振)
新闻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母亲节颁奖仪式。重温入党誓词。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