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矛盾不拖大,大矛盾不拖炸,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个人大代表的“调解经”

济南日报 2019-08-30 11:21 大字

赵云长在整理材料。

“群众是我的亲人,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来访是拉家常,群众来信是家信。”8月28日,在莱芜区农高区寨里镇大高庄村“云长调解室”的墙面上,两行黑色大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调解室主任赵云长告诉记者,从事基层调解工作35年来,他一直秉持着这个理念,小矛盾不拖大,大矛盾不拖炸,每年处理大小纠纷40多起,几乎没有反复的情况。

赵云长既是民事矛盾纠纷调解室的主任,也是大高庄村的村支部书记,还是省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就要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替百姓说话。赵云长在基层工作多年,一直奔走于群众矛盾纠纷调解第一线,十分理解老百姓的心情。他告诉记者,在村里很多民事纠纷,老百姓大多是怄气才走进法庭的,其实大家都爱面子,不想走进法庭,这个时候最需要一个群众信服、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彼此找个“台阶”下,很多矛盾很快就会化解。“咱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这时候就应该发挥作用。”

赵云长调解纠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基层矛盾种类很多,处理矛盾的方法也很多,要对症下药,才能治病救人,这就要掌握住调解的方式方法。

村里有一对张氏兄弟,因老宅子的“滴水”问题积怨20多年,两位老人都70多岁了,一年前再次因为“滴水”问题矛盾激化,弟弟打伤了哥哥。赵云长听说这件事后,连饭都没吃完,放下筷子就跑去了,可还是坐了“冷板凳”,被当了一下午的“出气筒”。思想工作一个也没做通,张氏兄弟互不相让,丝毫没有要“停战”的意思。这可急坏了赵云长,两兄弟都一把年纪了,再气出个好歹来事情就大了。经过一晚上的冷静思考,赵云长决定找张氏兄弟俩的孩子做工作。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赵云长发现,孩子们都不愿意看到老兄弟俩这样一直敌对下去,于是通过孩子们去“沟通”,张氏兄弟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了,现在两家和好如初,过年过节都会互相走动。

这些年,村里的大事小情,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赵云长奔波调解的身影。为了能更有效更快地化解纠纷,他组织村里57个党员、12个村民小组成员,组成矛盾纠纷调解网络,随时随地搜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由网络成员当场调解,问题大的及时汇报给他,一个月一次例会,替老百姓解决问题。赵云长说,这些党员群众不仅是村情信息的排查员,也是矛盾纠纷的化解员。几个月前,第三村民组组长、70岁的赵坤祥在下地途中看到,村西两家村民因菜地划分发生矛盾,很多村民围观。赵坤祥立即对两家进行劝阻调解,矛盾当场就解决了。

“我们村坚持矛盾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纠纷调解成功率接近100%。现在,对于矛盾很大的民事纠纷,村民也愿意找我们来调解。”说起老百姓的信任,赵云长露出自豪的笑容。

在调解室门口,有这样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赵云长告诉记者,当事人来到调解室,在温馨的环境下,看到这样的警示语,接受教育和熏陶,释放情绪、调整心态,就为调解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他说,从事这份民事矛盾纠纷工作,既能很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又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能够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报记者 刘冰玉)

新闻推荐

艾山街道争当项目建设“服务员”

本报讯(记者朱峰通讯员蔺相虹)“最近咱们项目建设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如果有哪些做得不够完善的地...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