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高新区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修颜洗脸”让乡村更美丽
最近一段时间,在莱芜高新区各个农村,一场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清理“三堆”、硬化小街小巷,改善村容村貌。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当务之急、现实之需。莱芜高新区坚持省会标准、泉城特色,标本兼治、条块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居民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今年,莱芜高新区已硬化14个村的小街小巷约41万平方米;清理小广告、乱贴乱画2万余处;对1200个垃圾箱进行维修、喷漆;清理各种垃圾3062吨,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孝义楼村一个标准整改到底
7月31日,绕着孝义楼村的大街小巷走一圈,记者发现这段时间整治效果颇为显著:柴堆草堆不见了,小菜园消失了,仅容一人通行的胡同变得能通车了。
“我们雇了4台挖掘机、4台农用车,从前往后推进,主要是清理‘三堆’、小菜园、杂树等。”孝义楼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峰说,“截至目前,我们治理小街小巷已经进行了1个多月,清理垃圾近3000立方米。”
柴火门口堆、垃圾随手扔,村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环境整治是个啥标准?村民们一开始也摸不着头脑。为此,刘俊峰从自己居住的小街开始,打造了3条样板街:门口挡道的树砍掉,“三堆”、野草、垃圾清理干净,小菜园、鸡窝狗窝推倒。
按照这个标准,村“两委”带领党员们从村前往村后一条街一条街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路通了,环境干净了,老百姓的心情也亮堂了。村里82岁的老党员刘玉滨一直自觉参加劳动,他说:“以前的路都没法走,现在走车也很宽松,啥是进步?这就是进步。”
大石家村从考核倒数到治理模范
大石家村内地势高地不平,房屋依地势而建,村内道路曲曲弯弯。近些年村内从未整治过卫生,历史欠账较多:村庄内到处都是柴堆、土堆,大街小巷垒满了鸡窝、狗窝,“大路成小巷,小巷死胡同”。大石家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较晚,在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排名中垫底。
意识到落后的大石家村开始全力追赶。该村面积大,空闲地多。为不留死角,村“两委”将全村分为5个片区,每名“两委”成员负责一个片区。为进一步督促大石家村开展整治工作,鹏泉街道包村干部王沛琦每天都到村里“蹲守”,和村干部们一起做群众工作,一起打扫卫生。“你看,本来挺白净的小伙子,到我们这都晒黑了。”大石家村村委会主任侯训利笑着说。
在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带动下,大石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模范:他们动用2台挖掘机、2辆运输车、2台装载机和6辆三轮车,雇佣60名工人,对全村进行彻底“大扫除”。村东有一片占地15亩左右的空地,里面堆满了柴火,村干部们带领村民连续清理了10多天,让空地恢复了本来面貌;村里有的小巷被村民私搭乱建的菜园子堵成了死胡同,村里雇来机械全部推平清理干净,让道路恢复了畅通。“自建村以来,几辈子的垃圾都清理干净了。”村党支部书记吴召凯说。
墨埠村硬化小街巷提升村庄环境
8月1日,记者在墨埠村看到,一名村民正在自己家门口清理垃圾,不远处是刚刚硬化好的水泥路。“马上就硬化到俺家门口了,赶紧收拾收拾,方便人家施工。”这位村民高兴地说。
墨埠村老村主干道已全部硬化,整体环境干净整洁。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墨埠村不仅注重“面子”,也更加重视“里子”,对原来未硬化的小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提升。“我们采取一边硬化一边清理的措施,随着道路硬化,一块将路两边的垃圾、草堆等进行清理。”墨埠村党支部书记陈霞英告诉记者。
墨埠未进行拆迁改造的老村约有400余亩,之前一下雨,家家户户门口的小巷泥泞不堪,影响村民出行,但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墨埠村一直未进行硬化。为提升农村居民出行条件,莱芜高新区拿出资金,对小街小巷硬化进行补助。“每平方米补助30元,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陈霞英说。
陈霞英告诉记者,今年,墨埠村计划硬化小街小巷3万余平方米,目前用半个月时间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以后,下雨下雪就不用走泥巴路了,出行方便了,俺心里很满意。”村民刘俊英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杜娜 王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玉通讯员李慧)近日,莱芜区方下镇举办2019年上半年农村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暨机关干部、镇直部门测评会,并...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