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起点,莱芜高新区提出了赶超跨越的新目标,力争到2021年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120名,到2023年进入前100名,迈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方阵追梦再出发

济南日报 2019-07-18 11:06 大字

美丽宜居的莱芜高新区(本报记者 张铭 摄)

尽管已过去两个多月,但莱芜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活动暨“四新四创”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的精神,犹如经久不息的冲击波,在全区干部群众中仍不绝回响。

“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提醒大家勿忘来时的路,记住走过的路,认清未来的路,明确奋斗目标,勇做赶超跨越的筑梦人;就是要再次点燃激情燃烧的岁月,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破楼兰终不还\’,勇做赶超跨越的追梦人;就是要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马上就办\’和‘钉钉子\’精神,创出一流业绩,勇做赶超跨越的圆梦人。”莱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哲军讲得激情洋溢,与会人员听得心潮澎湃。

天行健,光阴迫,催人不舍昼夜、奋进不息。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中,莱芜高新区正铿锵前行,以新的境界和作为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面对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和全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唯有树立高境界、规划新目标,才能实现新作为、促进大发展。

今年区划调整后,莱芜高新区如何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勇辟新局,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目光。

发展谋篇,犹如棋局,唯有把握关键点位,方能运筹帷幄、决胜未来。年初,莱芜高新区不等不靠,对照全市“1+474”工作体系,第一时间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进行了系统谋划、深入研究、科学论证。

在方向定位上,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坚持全面融入、开放创新、对标提质、实干争先,努力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创新要素集聚的新板块、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组团,加快迈进国家高新区第二方阵。

今年是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年,莱芜高新区把今年确定为全区的“担当落实、突破提升年”,提出了“12345”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争先进位“这条主线”,实施开放带动、改革创新“两大战略”,抓牢“双招双引”、产业升级、环境提升“三大重点”,坚守党风廉政、安全稳定、社会民生、风险防控“四条底线”,努力实现发展质量更高、发展活力更足、营商环境更好、生态水平更优、幸福指数更高“五个目标”,为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新坐标。

响鼓重槌敲,追梦再出发。莱芜高新区选取了济南高新区、浙江温州高新区和绍兴高新区作为对标学习对象;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提出了赶超跨越的目标,即力争到2021年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120名,到2023年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100名,迈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方阵。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自身存在的问题短板,唯有准确把握形势、找准差距不足,才能加压鼓劲、奋起直追。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关口,莱芜高新区发现,前行之路并不轻松,赶超跨越、争先进位的压力更大。

守成没有出路,开拓才有未来。面对压力,莱芜高新区选择用“广角镜”审视激烈的竞争态势,痛下决心、负重奋进、全力追赶;用“显微镜”直视自身的问题短板,充分认识自身在体制机制、综合治理、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聚焦问题、找准路子、拉长短板,力争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短板变成跳板;用“望远镜”珍视难得的重大机遇,认真分析在产业共创、创新资源、政策红利、交通互联等方面的机遇,用心用脑研究、用足用好用活,依靠机遇驶入发展快车道;用“透视镜”正视各界的殷切期望,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共建共享、无缝对接,不断提高发展指数、幸福指数,绝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厚望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认清发展大势,提升境界追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改革创新‘两大战略\’,抓牢‘双招双引\’、产业升级、环境提升‘三大重点\’,为全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争先进位提供根本支撑。”王哲军表示。

面对区划调整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唯有倍加珍视、真抓实干,才能乘势而上、争创一流。

发展犹如人生,虽然道路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而当前的莱芜高新区,正处于这样的紧要处。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次区划调整对莱芜高新区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现实机遇,我们要打好主动融入、借势而上、精准对标这三张牌,不断提高全区发展质效。”面对如何将新机遇转化为新发展这个命题,王哲军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主动融入,在深度融合上突破提升。积极参与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翼”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从宏观上实现规划融合。对照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以及十大千亿级产业振兴计划,本着“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做好济莱高铁建设服务和高铁片区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济南率先对标、率先看齐、率先突破,补齐短板,让全区群众享受到区划调整带来的红利。

借势而上,在产业振兴上突破提升。在“双招双引”方面,突出用好3个“政策+”,即借“政策+平台”精准招引产业项目,借“政策+名片”着力招引总部项目,借“政策+资源”大力招引高端人才。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企业智能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平台体系化、融资市场化、企业家专业化。在深化改革上,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盘活资源、制度创新抓改革,以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精准对标,在要素保障上突破提升。对标济南“平、亮、绿、美、净、齐”的城市品质要求,莱芜高新区提出用精品意识建设城市、用绣花精神管理城市,健全完善市政投入、精细管理、文明创建等长效机制,打造“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魅力新城区。对标济南生态环保标准,莱芜高新区以打好蓝天、碧水、生态“三个保卫战”为统领,突出治气、治水、治废三个重点,确保实现“三降一升”。按照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莱芜高新区提出了“四个一”,即编制一套乡村振兴规划、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搞好一个结合,实现城乡融合上对标提标。 (本报记者 李玉亮)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