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梁坡村大棚里有支“花甲农民队”
“这几天雨水比较多,杂草生长旺盛,现在各个大棚里都在紧张地锄草,以免影响果蔬的生长。”7月9日,村民王书芹正在黄梁坡村韭菜大棚里锄草。王书芹今年71岁,是莱芜区张家洼街道黄梁坡村果蔬大棚种植的主力军之一。
黄梁坡村七彩果蔬种植园大棚从2012年建起,一直秉持既要有经济效益,也要有人文关怀的经营理念,优先招收年纪大无收入和有身体疾病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到果蔬园打工。现在24个打工者中,有20个已年过花甲,“花甲农民”成了大棚种植的主力。
74岁的村民朱永茂刚浇了两大棚茄子,工作间隙,坐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休息。“别看我年纪大了,种地不怵头。现在我按时上下班,骑自行车四五分钟就到家。”上世纪70年代大集体那会,朱永茂是黄梁坡村第三生产队队长,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70岁之前,他还在工地上干建筑。年纪大了,建筑这活干不动了,正好黄粱坡村建起了果蔬大棚,在儿女们的劝说下,朱永茂回到村里重新拾起了种地的老本行。“在这里干活一点也不觉得累,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和乡亲们拉拉呱,心里舒坦啊。”
果蔬园的工作时间是每天上午7点到11点,下午2点到6点,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在这里打工的农民都成了职业农民。
2017年下半年,一直在外干建筑工的王作军,回乡接管经营果蔬园。果蔬种植比种庄稼技术要求高,如何打虫如何施肥都有严格的要求。王作军感到经营果蔬园光靠一腔热忱行不通,必须成为果蔬种植的行家里手才行。他先后到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学习果蔬种植技术,果蔬园也经常聘请农业专家进行指导。王作军把学到的种植技能传授给在大棚里干活的老大哥老大姐。“这些老哥哥老姐姐们干活很负责,把这里的地当自己的地种,都是干的良心活。”
村民李长兰,一年365天有360天在大棚里干活,今年上半年才休了一天假。
大棚里除了这支会干能干的“花甲农民队”,还离不开好的经营模式。黄梁坡村创新经营,采用了“农超对接,市场集市,家庭采摘及农场租赁”等模式,种植的蔬菜运往信誉楼、世纪城超市、信达广场、玉玲超市等,还在莲河市场和柳家店建起了两个摊位。今年上半年,黄粱坡村在南岭上又投资扩建了现代化温室大棚4座,这些老大哥老大姐们可以有更多的活干、挣更多的钱了。 (本报记者刘冰玉)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