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装后国有林场如何释放发展红利 石头山造林的原山林场二次创业开启新征程

淄博日报 2019-05-29 01:01 大字

60年,石头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超过94%;20年,再造一个新原山,活立木蓄积量增长150%;如今走出林场办林场,“场外造林”达到10万亩。然而在耀眼的成绩下,国有林场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发展单一,竞争性不足,科技含量低,集约化程度低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制约着国有林场生态林业产业的做大做强,制约着国有林场生态林业产品的发展。

原山林场将林业视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战场。创5A级景区,建种苗花卉研发中心,攻关苗木新品种,近年来,一批高品质的绿化苗木建设初具规模,成为林场未来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原山林场要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典范”,从荒山秃岭到“金山银山”,打造集群化的生态林业产业聚集区,开启了原山“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山绿、场活、业兴、林强、人富”,原山与周边近10万村民形成“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体。

凿石造林,昔日荒山实现美丽蜕变

双堆山,主峰海拔约820米,位于博山、莱芜、章丘三地交界处,山上尚存有齐长城遗址。54岁的护林员朱秋明每天攀上山顶的瞭望点,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意,那是山间绵延无边的侧柏林。

山巅风声呼啸,扫过耳畔,朱秋明仿佛听到几十年前原山林场人战天斗地的咆吼声。1957年,原山林场在一穷二白中建场,森林覆盖率不足2%,当地人称“石头山”,群山裸露、满目荒芜,是第一代林场人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山林场的集体记忆。正是在战胜穷山恶水的决心下,拉开了原山六十多年艰苦创业的序幕。

种树是林场的使命,“百把镐头百张锨,一辆马车屋漏天”几乎是林场全部家当。原山是石灰岩山地,土层薄、石头多,要让荒山披绿装,绝非易事。林场人只能在石坡上凿坑种树,从悬崖上取水滴灌。

那个年代水利设施缺乏,只能看天栽树:不下雨不栽,不下透地不栽,不连阴天不栽。一到雨天,别人往家跑,林场人却抱着树苗往山上冲。今年83岁的李振洪在21岁时就到了原山林场。回忆当时的种树情景,李振洪说,每人肩挑近百斤树苗,走上20多里山路,饿了啃几口随身带的窝窝头,渴了就从草丛里扒扒雨水喝。

没有人给这群汉子算过栽了多少棵树。他们当年亲手栽下的侧柏,如今已是一片葱郁林带,随风起伏时,似是在向造林英雄们点头致敬。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莱芜经济开发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本报讯(记者孔浩张群耿昭通讯员吕学举)近日,莱芜经济开发区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家重点企业、1处建筑工地开展了安全...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