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
本报5月20日讯(记者 武希刚 通讯员 许俊华)来自莱芜区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莱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亿元,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幅10%、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增长8.5%。莱芜区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莱芜区全面对标全市“1+ 474”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翼的机遇,先行先试、敢闯敢干,高点定位、对标对表,大力实施“12347”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山东硅谷、省会智谷、济南第二总部,加快建设省会“智造长廊、康养之都、文旅胜地”,努力在省会新一轮发展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立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翼”发展定位,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突破。围绕全市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谋划培育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三大配套产业为重点的“4+3”产业体系。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强化和济南高新区“药谷”的产业协同、错位发展,紧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全力推进莱芜医药产业园二期建设,珅诺基年内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朗润核磁共振、华安可降解心脏支架实现投产达效,用3-5年时间实现千亿产值、吸引千名以上高端人才、企业市值达到千亿的“3个一千”目标,真正叫响“鲁中新药谷”品牌。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山能重装、奔速电梯、汇金、锦尔泰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中关村智造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整车、特种装备制造、节水灌溉装备等产业集群,在“一带一路”沿线叫响“莱芜智造”品牌。新能源产业,以阿尔普尔、希格斯、中能信控、江苏超电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加快“中德智慧能源小镇”建设,尽快在空气能、氢能、储能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新材料产业,瞄准纳米纤维、碳纤维、聚乳酸等主攻方向,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产业集群打造1个千亿级(医药健康)、2个200亿级(新能源、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4个百亿级(新材料、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实现产值1800亿元。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工程,将39个园区整合提升为19个特色园区,新规划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准入条件审查,建立严格的考核退出机制和“飞地经济”政策,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聚焦存量变革,支持“两钢两电”加入“外热入济”工程网,引导泰钢、九羊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大环保投入,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不锈钢基地和钢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一个千亿级企业和一个600亿级企业。
立足“双招双引”,强力引进新变量培植新优势。依托省会优势,打好省会品牌,瞄准“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持续发力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三大配套产业为重点的“4+3”产业体系,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以上项目8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年内完成“4613”目标,即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名、高层次实用人才6名、高技能人才1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30名以上。树立“项目为王”导向,全面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和大班子领导包项目责任制,扎实开展“项目落地竞赛年活动”,力争年内新开工大项目7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60个以上。目前,全区在建项目达到70个、过10亿元项目10个。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到15%。夯实营商环境“主阵地”,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成”改革,推进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
新闻推荐
对标提标升标,加速动能转换,激活区域经济 培育特色产业拉长钢铁产业链
钢城区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一角10万吨高性能合金粉末冶金项目钢城区作为新时代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被纳入...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