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85后”装裱师传承老手艺
王晓明(左)与江南第一裱画师钱立新同台修复清朝大八尺古画。
4月17日,在莱芜区豪德城中舜书画坊内,裱画师王晓明正专注地做书画装裱。
手工装裱一件书画作品,工序繁多,托心、方裁、镶嵌、砑光、上杆等,前后需要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王晓明常常一做就是一天。“我喜欢做手工。干起活来感觉好,常常忙完了才意识到腰酸,但仍然愿意继续做。”王晓明说。
王晓明1985年出生,毕业后尝试过不少工作,2014年在杭州出差期间,接触到传统书画装裱并爱上了这一行。为了学到最好的技艺,他辗转找到“江南第一裱画师”钱立新,并拜其得意弟子吴建江为师。两年多时间里,他得到了师爷钱立新、师傅吴建江两代人的倾囊相授,掌握了浙派书画手工装裱技艺。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经过装裱的作品才能更长久流传。由于机器装裱用时短、造价低,今天多数书画作品是靠装裱机来装裱的。在莱芜书画装裱市场,原来有部分人从事手工装裱,随着机器装裱的兴盛,因为不能维持生计,能坚持传统手工装裱的手艺人已很少见。
“作为一门传统技艺,手工装裱的画,用的是糨糊,无论经过多少年都能重新装裱;用机器装裱的画,因为用了化学胶膜,装裱后的画就像判了死刑一样,坏了难以修复。”王晓明坚信手工装裱的生存价值。
2018年回莱芜成立装裱社后,王晓明一直没闲着。他先后装裱过《苏孝慈墓志铭》册页、《金刚经》45页册页、莱芜金凤阁画廊8.5米长卷、浙江佛学院20米书法长卷、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系学生长卷等。今年4月12日在莱芜区大观堂举行的苏百钧师生作品展的展品全部由王晓明装裱,其展出作品规格之高受到业内人士赞叹。展前,负责人带着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画作来到中舜书画坊,对王晓明说是“观察了半年后才敢托付给他。”
画心表达的是人,天杆是天,地轴为地,一件装裱作品暗含着表达了天、地、人合一的精神。王晓明说,他不敢糊弄,装裱的每一件作品,都会在背面盖上“中舜装裱”印章。“我一开始就有个想法,只要从我门里出去的作品,都要做成精品。”王晓明说。
王晓明对字画修复情有独钟,这非常考验一位装裱师的专注力。杭州佛学院了俊师傅去年邮寄一幅残缺字幅让王晓明修复,收到修复后的作品后,了俊师傅在朋友圈发道:“与老师、同学打开长卷的那一刻,简直惊呆了。被老鼠咬过的一幅字,裱完后看不出痕迹,而且前题后跋,古色古香,给作品增色不少。我把字画视若生命,王晓明先生值得信赖。”
因为继承“浙派书画手工装裱”技艺,并克服南北气温和干湿度等多方面差异,使得浙派传统手工装裱得以传承和发展。2018年10月,“中舜手工书画装裱技艺”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挂牌。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爱的工作。经过一次次挫折,王晓明在书画装裱中找到了自我。他说:“为了更好地传承,我首先要做好继承。按照师父的教导,老老实实做好每一步工序。” (本报记者 李萌萌)
新闻推荐
学生正在讲解自己的作品。本报4月22日讯(记者高明通讯员李玉莉)今天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莱芜实验小学开展了系列主...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