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变”石家岭

济南日报 2019-04-16 11:31 大字

近日,记者走进钢城区里辛街道石家岭村。刚到村口,得知记者来采访的石义军便主动当起了讲解员。“俺们村现在都住上了楼房,村里还有好几个产业,把人员都安排了,村‘两委’每年都发大米和面,新建的活动中心让老少爷们儿茶余饭后也有了休闲的地方。”从石义军的讲解里,记者看到了他满脸的自豪。

许多人不知道,这种自豪,十年前,包括石义军在内的365户村民还未敢想过。

说起石家岭村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大胆创业、艰苦创业、勇于创业”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争一流”的思想解放史。

就在十年前,石家岭村大部分还只是一间间低矮的小平房,与现在的亮堂整洁的楼房相比,无论是村貌还是生活水平都相差一大截。

2009年石家岭村迎来了发展的政策机遇,全村整体搬迁。这是个机遇,同时也是是摆在石家岭村“两委”成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整体搬迁刚一提出,村里就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村“两委”提前谋划,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商议半年之久,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此安抚民心。

77岁的老党员石洪荣告诉记者,为这次搬迁所进行的讨论他全部参与了,也正因如此,让他看到了村“两委”的决心和对全村的一颗责任心。“搬迁阻力很大啊,‘两委’确实干的工作不少,全村党员带头搬。规划、设想都很好,又执行谁早搬谁先挑楼号,我觉得这样很好啊。”

十年前一个几乎没有集体收入的穷山村,到如今村集体收入超过220万元,短短十年来,石家岭村实现了集体收入的飞速增长,数字变化的背后得益于一次机遇,更得益于村“两委”的未雨绸缪和带领全村致富的一颗责任心。

如今,石家岭“两委”带领群众通过近十年的奋斗,实现了“三大转变”。

第一大转变就是由山区村变为楼房村。2009年石家岭村整体搬迁,同时,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新建成9栋居民楼、2栋老年公寓、20个沿街楼,从此坑坑洼洼、破败不堪的小山村变成了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新社区,居民实现了安居乐业。

第二个转变就是全村更加稳定和谐。拆迁期间,村民也有许多不同意见,经过村“两委”耐心细致讲政策、做工作,稳定了上访户情绪,解决了村民的诉求。拆迁完成后,为村民群众谋求各项福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环境也更加和谐稳定。

最大的转变还是从贫穷村变为富裕村。拆迁后,经村“两委”、党员和群众代表集体研究,通过组建石家岭村建筑公司、规划沿街商埠对外租赁、规划可用建设用地等一系列措施,2018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20万元,为村庄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活力。

如今,石家岭村千方百计凝聚人心,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发展、以服务促和谐”的治村路子。

以街道“党建超市”为依托,村里开设“党建超市”分店,每名党员都据情认领了义务清扫街道、义务管理楼道、资助贫困户等项目,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建成街道第一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设立3个服务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保证群众不出村就能解决问题。

用“天天有人在、事事有人管”的扎实作风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村里基础设施修建上,村里把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规划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娱乐广场1000余平方米,村委会图书阅览室也正在筹建中。在村庄搬迁五周年之际组织编写了《石家岭村志》,以此来凝聚广大村民民心。

村里还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新春文艺晚会、老人节茶话会等活动,村民自编自演节目,歌颂党恩、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参加街道“七一”演讲比赛、广场舞大赛、“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各项文化活动,文化生活多点开花,精神文明精彩纷呈。

艰苦创业的成功源自思想的解放。石家岭村在村“两委”勇于担当的带领下发生了质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节节攀升。 (本报记者 郝磊)

新闻推荐

花1800网购摩托 维修时意外发现合格证是假的 车主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后,商家予以退货

小伙网购的摩托车上贴有轻骑集团的字样。受访者供图□首席记者程凌润实习生阎玲慧刘萌...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