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最后一个单主变 莱芜供电公司220千伏北赵站2号主变扩建记

济南日报 2019-04-03 11:31 大字

苍茫的群山依然在黑暗中沉睡,微凉的春风掠过路边行道树阵阵吹来。

3月29日,23点的钟声已经敲过,但莱芜220千伏北赵变电站依旧灯火通明,这里已连续四天四夜失去了往日的宁静,40余名电力工人在这里进行着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

“2号主变220千伏侧第一套智能终端GOOSE总告警信号传上了吗?”“传上了。”“智能终端GOOSE检修不一致动作传上了吗?”“传上了,但是信号上传的时间不对,需现场再核对……”时间定格在3月28日,这是送电前的最后一次调试,送电工作涉及3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了能够保证按时送电,莱芜供电公司4路人马分布在220千伏北赵变电站、220千伏棋山变电站、220千伏钢城变电站和莱芜调度指挥中心,为配合现场进行信号调试,这样的对话已经持续四个昼夜。

220千伏北赵变电站是莱钢集团的重要供电电源,于2013年6月18日投运,主要是为解决莱钢特种钢厂100吨电炉的供电问题。近年来,随着莱钢集团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对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莱芜供电公司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满足莱钢集团的用电需求,将220千伏北赵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提上重要日程。在工程施工期间,考虑到莱钢特种钢厂的用电紧迫性,尽量缩短扩建期间用户停电时间,莱芜供电公司成立了220千伏北赵站扩建工程专项工作小组,先后三次召开现场会议,五次修改施工方案,怀揣着决不让用户多停一分钟的工作信念,积极投身到扩建工程中。

该站是莱芜公司的8座智能变电站之一,也是莱芜唯一 一座外桥接线方式的智能变电站,因其接线方式特殊,投运时间较早,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均为第一代智能产品,软硬件功能与目前国网公司的产品入网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结合2号主变扩建全站停电的机会,对其中6台设备进行更换。整个工程点多面广,工作内容十分复杂,即使是24小时连轴转,四天的工作时间仍然捉襟见肘。为保证工程顺利按期完工,莱芜供电公司成立了220千伏北赵站共产党员突击队,工作人员吃住北赵变电站,四天的工作时间未离站半步,测试回路、测试装置、测试互感器、与配套设备整体调试。为了确保按期投运,他们采用2小时一班轮流休息的方式进行。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崭新的变电设备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蒙着一层如霜如雾的细灰,伴着汗珠形成脸上灰色的沟壑,在这个微凉的夜晚,呈现出一副别样的最美……

在远离变电站现场的主站机房,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她们是清一色的娘子军,除老班长陈绪菊外,其他3名员工均处于怀孕或哺乳期,在人员极度紧张且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们同样坚守在自动化运维工作现场,保障网络通道正常,做好数据传动试验,确保变电站上送数据的准确性,为电网监测提供更加准确的支撑。

3月29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地平线,忙碌的运维操作人员已开始了紧张的送电工作。在调度中心,调控员们也进入一级备战状态,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面对一个个开关、刀闸和软压板的调试进行遥控操作,准确确认点号、下令预置、遥控执行,每一步都谨小慎微。对他们来说,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周末的说法,每天都要发出无数个指令,每一个指令、每一步都需要精准无误。与此同时,还需反复斟酌熟悉送电方案,无论是系统运行方式还是设备倒闸操作,无疑是一种技术的考验,但身为电网大脑容不得他们有半点纰漏。

3月29日24:00,人影依然在灯光下不停地移动,当所有保护装置测量完毕,2号主变低沉的嗡鸣声愈发清晰,莱芜电网最后一座单主变运行的变电站成为历史,现场所有人员的脸上溢满了舒心的微笑。无论是坚守在现场的继保人员、电建人员,还是远在调度室的调度员、在自动化岗位的娘子军,北赵站的成功送电,见证了无数个小我的无私奉献。(本报记者 王峰 通讯员 王宪才 许晓敏)

新闻推荐

钢城区里辛街道中心小学用电宣讲提升意识

本报4月1日讯(记者陈晓永通讯员冯建华)为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防止少年儿童发生用电安全事故,3月28日,钢城区里辛街道...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