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驱动乡村“美丽蝶变” 乡村振兴看钢城系列报道之二
在钢城区辛庄镇山东秦菊培育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菊花。(本报记者 张铭 摄)
随着气温逐步攀升,钢城区汶源街道的蓝宝石蓝莓基地迎来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基地负责人刘新军告诉记者,眼下正是他们繁忙时刻,春季的工作能给蓝莓的好收成打下基础。
蓝宝石蓝莓种植基地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北通香峪村,2011年刘新军从北通香峪村流转了1000亩荒坡,并于次年投资300万元,先后引种蓝丰、达柔、北陆、布里吉它、钱德勒等5个优质蓝莓品种3万余株,基地核心种植面积达200多亩。
每年,刘新军种植的蓝莓都有好收成,他所承办的汶源街道蓝莓采摘节还吸引了不少游客。蓝宝石蓝莓种植基地采取“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支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吸引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充实到农业发展中,壮大农业发展内生动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的有力保障。
在钢城区艾山街道大龙门村,大润果品专业合作社尝试在苹果树下套种土豆,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让林下长出“宝”来。“树上收苹果,树下拣土豆,树上树下双丰收。”钢城区大润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徐西武向记者介绍。
2016年初,徐西武拿出40亩地进行尝试。“我们在苹果树下套种土豆,没想到这一试竟然大获成功。当年收获了20多万斤土豆,全部以较高的市场价格卖出。光土豆就卖了10多万元。”徐西武说。其间,徐西武也尝试过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但都面临着收获期长、见效慢的劣势,不如种土豆来得“实惠”。“从种下土豆到收获,只需要100天的时间。赶在苹果开花不套袋以前,咱们的土豆就已经收完了。收完土豆收苹果,两种作物互不影响。”徐西武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不断筑牢农村经济基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才能为其他方面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有效带动其他方面的振兴。目前,钢城区立足产业振兴,因地制宜,通过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今,古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成为现实。每当秦菊文化节开幕时,总会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钢城区正逐步把秦菊文化节办成规模大、创意新、影响广、效益佳、服务优,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盛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秦菊文化。
山东秦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辛庄镇蔡店村为基地,选择秦岭太白山南侧的黄金菊做母本,采用温室种植方式,于2015年独创出集观赏、药用、饮品于一体的秦菊新品种。作为秦菊原产地的辛庄镇大力发展秦菊产业,并成功创办秦菊文化节,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一个客观要求,是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产业振兴是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形成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壮大新动能。
目前,钢城区重点打造的项目包括:温氏现代牧业项目,结合钢城“三黑”产业,打造高端高效现代牧业和规模化繁殖、小区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的畜系产业链;昊坤农业项目,打造蜜桃、樱桃、葡萄、蓝莓等本地特色鲜食水果品牌,丰富品种、扩大规模、精深加工,发展冷链物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千亩秦菊园项目,打造出高端、高品、高效、绿色、普惠并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产业,也是轻资产、高利润、见效快、传播广的全产业链三产融合的绿色项目。
(本报记者 郝磊)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0日讯(记者李萌萌)3月8日,农历二月二,泰山钢铁学院揭牌仪式暨2019泰钢班春季军训汇报表演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举...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