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庄肴肉”美名扬

济南日报 2019-03-05 11:31 大字

肴肉出锅

3月4日一大早,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鄂庄村的滕家绪山肴肉老店内,滕绪山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一旁的食盘里已经摆满了刚刚出锅的肴肉,热气腾腾,香味弥漫。“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再过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店里最热闹的时候了。”滕绪山说。

说起鄂庄肴肉的发展历程,滕绪山打开了话匣子。

20世纪70年代,煮肴肉、打火烧、干菜馆、开旅馆等行业开始在鄂庄村兴起。而“鄂庄肴肉”的诞生也大抵在那个时候。

“我们家老一辈人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煮肴肉了,我年轻的时候就跟着老人一起进货,一起煮肴肉,久而久之,我就学会了。”滕绪山说。

然而受市场环境影响,那时候的“鄂庄肴肉”并没有打出品牌。

1984年,随着鄂庄煤矿的成立,滕绪山与其他几位村民放下“肴肉”生意,转行成了煤矿工人。直到1995年,响应当时镇政府的号召,滕绪山他们又重新返回鄂庄村,捡起了煮肴肉这门手艺,开始制作“鄂庄肴肉”,并在同年打响了“鄂庄肴肉”的品牌。2003年,滕绪山自立门户成立了“滕家绪山肴肉老店”。

滕绪山介绍,做好“鄂庄肴肉”并不需要多高深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付出时间和耐心。精选猪头肉是制作好肴肉的重要环节。每天上午,滕绪山便赶往定点屠宰场,将刚宰杀的鲜猪经初步脱毛处理后带回店里进行仔细炮制。第二天天不亮,滕绪山就起床准备相关工作。将头一天采购的猪头肉、猪下货仔细脱毛,开水汆肉。然后把装有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调料的料包同时放进大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熬制,肴肉准时出锅。再经过晾晒,“鄂庄肴肉”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现在‘鄂庄肴肉’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做出许多菜品,像干辣椒炒肺、青辣椒炒猪头腮子、青辣椒炒大肠等等,顾客可根据喜好进行选配。”滕绪山说。

现在,“滕家绪山肴肉老店”每天都能接待二三十桌,上百位客人。除此之外,不少外地人也到这里“取经”,向滕绪山专门学习“鄂庄肴肉”的制作方法。到目前为止,滕绪山已经培训了二三百名学员,“鄂庄肴肉”也经他们的手走进了千家万户。

滕绪山介绍,今年自己已经64岁了,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让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也都加入了制作“鄂庄肴肉”的队伍中。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一直告诫子女,再好的美味也离不开诚信,啥时候都得保持一颗敬畏的心。 (本报记者 张晨)

新闻推荐

高庄街道中心小学人人防煤气讲安全

本报讯(记者陈延峰通讯员毕海峰)为杜绝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日前,莱芜区高庄街道中心小学开展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