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产业聚人才匠心育人才

济南日报 2019-02-27 11:32 大字

谷立川介绍人工智能仪器。

禾宝中药药妆产品销往全国。(资料照片)

在汇金,工匠精神不是稀缺品。(资料照片)

用看得见的引来“看不见”的

2月25日,记者来到仕达思生物产业(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晓鸿讲了一个人工智能仪器挑战医学专家的故事。

2018年12月23日,仕达思在自己的实验室内展开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仪器和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形态学诊断的比赛。一名工作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500例妇科病理标本,逐个送进人工智能仪器——微生态高倍镜检分析系统中。仪器通过高倍显微镜对标本进行快速扫描、采集图像后,自动识别病原体并生成报告单。另一旁,3名专业技术人员则通过普通显微镜对同样的500例标本进行人工分析。

比赛结果让人惊叹。人工智能仪器仅用9个小时处理完了500例患者标本,而3名专业技术人员用了16个小时才完成。“仪器和人工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一样的。”仕达思生物产业(山东)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邵大陆说。

这套人工智能仪器是由仕达思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归国博士后谷立川合作研发并推向市场的。该仪器填补了我国妇科感染精准诊断的一项技术空白,打破了我国高端显微诊断工具完全被欧美进口产品垄断的窘境。

他们自主研发的成果不止是精准诊断,还能精准治疗。多年前,谷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就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可以精准高效破坏病原菌生物被膜使其丧失耐药性的蛋白质。利用该类蛋白治疗感染可以精准打击病原微生物,而对正常菌群没有任何影响。“诊断方式和治疗方式的颠覆,将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谢晓鸿的眼睛闪烁着喜悦。

如何把这个“看不见”的微生物项目引来成为看得见的项目?莱芜医药产业园是莱芜区委、区政府近年来集中全力打造的经济发展新引擎,由医药产业制造园区、医药产业孵化园区、医药产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功能板块组成。目前,已有独墅联盟、珅诺基、华安生物、华润医药、禾宝药业、宏葵生物等企业落户,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去年,莱芜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听闻这个项目后,专程邀请谢晓鸿到莱芜医药产业园参观。“这就是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净化车间的建设竟然如此专业、规范,完全符合行业标准,能找到这么定位精准的园区非常难得。”谢晓鸿当即决定项目就落地在莱芜医药产业园。

2月20日下午,在仕达思生产车间内,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王云竹正督促工人加紧施工,力争早日投产。“从精准诊断到以后的精准治疗,仕达思生物产业响应国家战略,必将成为生物医药界的‘独角兽’。”谷立川信心满满地说。

莱芜药妆闪耀京城

通常来讲,一位女士化妆前会进行打底,乳液、面霜等瓶瓶罐罐,给精致妆容提供必不可缺的底色。位于莱芜医药产业园内的禾宝医药,在全国首次提出中医药药妆概念后,把一年的时间都用在了打厚企业底子上。

禾宝医药总部位于北京,董事长张科建的老家在济南莱芜。2017年,企业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研发功效性中药化妆品。“整个2018年我们都在不断调整,包括产品方向、团队建设等,这些基础工作都为2019年发力打好了底子。”张科建说,现在企业对产品和消费人群的定位更加明晰。

在前期考察选址期间,张科建曾将厂址选定在天津,但一次机缘巧合,让他将目光转投向莱芜。在一次回莱芜老家时,张科建应区领导的邀请参观了莱芜医药产业园,也就是这一次参观,让他改变了主意。

选择回乡创业,仅靠家乡情怀是不够的,真正吸引张科建回来的,是这里建起的标准化医药产业园。“作为医药企业来说,在别的城市只能单打独斗,形成不了产业链,而在这里,有十几家同领域的企业并肩发展。”更加令张科建欣喜的是,产业园内布局合理、设备齐全,从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到实验室设备都为禾宝度身打造好了。

产业园内,禾宝成为了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家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厂房于2017年4月动工建设、6月份全部建成,2018年4月投产、5月份销售启动,所有进程一气呵成。

打好底色,是为了呈现光彩夺目的最终效果。对禾宝而言,目光也不仅局限于莱芜,他们重的是全国市场。而只有占领了北京这个制高点,才能掌握全国市场的主动权。在北京总部,不仅有时尚集团合伙人、品牌电商运营人才等组成的营销策划团队,禾宝还利用人才聚集的高位平台打造出了产品研发基地,“千人计划”专家习宁、同仁堂中医专家杨全红都是技术研发团队的主要力量。

目前,禾宝的中药药妆产品已成功入驻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并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300多家医院为患者解决了皮肤问题。

企业里的“工匠摇篮”

2月18日,在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加工车间,技术部主任刘清良在监视流水线,一排排机械手正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切削,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可别小看这条生产线,从这里出产的差速器壳,专供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福克斯’牌轿车。”刘清良说。

去年8月,经过3年技术攻坚,汇金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差速器壳加工工艺,成功拿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笔大订单。这种差速器壳体形位公差小于0.02毫米,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预计2019年的产量将达到100万件。

“当初福特公司找了很多厂家,他们都不敢接,但是我们有底气。”公司副总经理孟继云说。汇金的自信,源于设在公司的“山东省技师工作站”,这里被他们称为“工匠摇篮”,汇集着120多名高技能人才,占公司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在汇金,工匠精神不是稀缺品。”刘清良说,他就是在“工匠摇篮”里成长起来的。

从1993年开始,汇金公司每年派遣工人进入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深造,培训铸造、机械加工、自动化、商务贸易等方面的人才。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企业实施带薪培训,学习期间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福利,管理层还主动调低工资奖金,腾出钱来补贴在校生。

刘清良当年被公司派到山东大学机械制造本科班插班学习,其间他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每人每年的开支在1.5万元左右,我们那一批有10多个人,完成全部学业算下来需要近50万元。”刘清良说,“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都想着学成早点为企业服务。”

像刘清良这样的“保送生”,公司有46人,他们全都获得了本科或专科学历,成长为汇金公司骨干人才。

在新型差速器壳研发期间,以刘清良为首的技术骨干,先后进行过10多次的技术修改,最终拿出合格产品,满足了客户要求。为了实现量产,公司从日本引进了两条德玛吉森精机全自动生产线。当年自动化本科毕业,如今身为编程工程师的张正波很快就掌握了操控技术,还培育出10多名操作和编程人员,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

“光靠他们不行,必须后继有人。”孟继云说。为了尽快培育年轻人,汇金实行了“师傅带徒弟”制度和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制度,对于积极上进的年轻员工,大胆给予位子、压担子,对技术拔尖人才公司每月发放300-3000元不等的技术补贴。

今年23岁的杨成华是去年刚入职的本科大学生,“齐鲁首席技师”、高级技师王庆平作为其导师,亲自带他到生产一线熟悉工艺,经过一年学习,杨成华已经完全掌握了差速器壳的加工流程和质量检测。

“今后也要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技术,让公司产品真正让美国人服气。”杨成华说。

(本报记者 张茜 王飞 时晔然)

新闻推荐

莱芜区卫计局举行业务培训考试保障母婴保健服务

本报2月26日讯(记者李少庆通讯员崔言胜)今天上午,为做好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证件换发工作,保证母婴保健专项技...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