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的老物件“活”了
□记者 吕娜
煎饼鏊子、大木车子、碌碡……这些带有时代标签的乡村老物件,是否唤起了你关于乡愁的记忆?在这里,你不单单能看到、触摸到它们,而且还能体验一番———
▲支鏊子摊煎饼
大雪过后的一个早晨,细软的阳光洒下来,照进利和庄园的煎饼房。
红红的火苗在圆形的煎饼鏊子下跳跃着,一块用食用油浸泡过的布往煎饼鏊子上一擦,但见庄园的“煎饼大婶”熟练地将一勺已和好的玉米面糊倒在上面,然后用煎饼劈子左刮一下,右刮一下,直至面糊均匀,待到平整的煎饼翘起薄脆的边缘,双手向怀内一掫,黄灿灿薄如纸的煎饼就摊好了。
顷刻间,香甜的煎饼味儿飘满了整个煎饼房。
这样的场景,对于利和庄园园主狄纯利来说,再熟悉不过。
孩提时代,每每听说老人要摊煎饼,他就早早地窝在煎饼棚里等着,看着老人支鏊子,生柴火……炊烟缭绕里,盼着从锅面上溢出的煎饼香。“老人摊好一个,他就吃下一个”,那种满足与幸福的感觉,和着袅袅炊烟、煎饼香,浮动成一首穿越时光的歌谣,成为狄纯利记忆中最美的乡愁。
时代发展,岁月变迁。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拂去了贫穷的愁容,也给莱芜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那些人们曾经赖以生存的老物件,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2016年初,在建筑、绿化工程等等领域已是行业佼佼者的他,却转而归隐田园,在高新区鹏泉街道的长安村建起了庄园,当起了快乐的都市农夫,发展起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
煎饼房,就是在那一年建起。当时,为了找煎饼鏊子,找会摊煎饼的人,周边的村,他基本上跑了个遍。后来,终于找到了几名“煎饼大婶”到煎饼房摊煎饼,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庄园的煎饼成为游客来时必带的庄园特色产品。
煎饼鏊子,就这样被“复活”了。
接着,石磨、大缸、簸箕等也闪亮登场,石磨磨出了庄园特色石磨面粉、古法晾晒工艺晒出的天然酱油拴住了游人的味蕾。
在狄纯利看来,留住独特的乡村生活体验,就是留住了乡愁。
石碾、石磨、犁、木耙、耧、木板车、扁担、箩筐等等,那些曾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物件,在这里,也都能觅到它们的身影。
在庄园的农耕文化长廊里,可以看到它们的照片,还能在园区内看到实物,甚至还能体验一番。
就在去年的首个农民丰收节,庄园还举办了一场富有乡趣的比赛,游客们在这里尅玉米、推独轮车、拉碌碡,尽享农耕之乐。
一个个老物件,重又焕发了生机。
看着“活”起来的老物件,邻近村的村民还亲自把家里的大木车子等老物件,送到了庄园里,他们都说,这些老物件丢了可惜,不丢吧又派不上用场,但在这里不一样,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这里,才是它们的家,来到这儿,就能想起以前年轻时候的岁月。
独特的乡村生活体验,让游客感知、感受、感动,回忆、回味、回头,“玩味儿”足,“乡味儿”更浓,现今,利和庄园已逐步发展为乡村旅游景点的新样板。
●记者点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莱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可那些人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工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却藏在人们心里,成为抹不开的乡愁。
何谓乡愁?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关于乡愁的诠释。在乡村旅游风起云涌的今天,没有乡愁的乡村旅游就没有了灵魂,将变得黯然失色。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童年的记忆,留住难忘的家乡亲情,留住独一无二的乡土民俗文化,进而才能留住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
看得见乡野,听得到乡音,闻得到乡味,摸得到乡趣,记得住乡愁……中华文化的根脉是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石,也是繁荣农村文化和美丽乡村的灵魂。在乡村旅游项目和景点中释放出独特的魅力,给游客一个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和历史的美丽乡村印象。
▲游客体验开沟播种
新闻推荐
按照产业格局科学上项目,着手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钢城区 思想不断线行动不歇脚
□特约记者冯建华节日的喜庆还意犹未尽,项目建设却已是战鼓愈酣。大千制动系统项目是钢城区在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