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浙派”装裱技艺带回家乡

鲁中晨刊 2019-01-03 01:02 大字

□记者 李萌萌

尝试过多种工作,在杭州接触到传统手工装裱,他拜访“江南第一裱画师”,潜心学习书画装裱和修复,王晓明———

一袭黑色对襟中式装,脚蹬布鞋,身上系着围裙,时而用棕刷扫浆,时而抬起拉顺皱褶,2018年12月14日,裱画师王晓明正专注地做书画装裱。“作为一门传统技艺,手工装裱的画,用的是糨糊,无论经过多少年都能重新装裱;用机器装裱的画,因为用了化学胶膜,粘在一块无法揭开,装裱后的画就像判了死刑一样,坏了难以修复。”做完手中的活,王晓明这样介绍他所做工作的意义。

王晓明正在手工装裱书法作品 (记者 李萌萌 摄)

上图:古画修复前后对比

皂学就学一流,他拜访了“江南第一裱画师”

1985年出生的王晓明大学读的是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尝试做过不少工作。2014年底,王晓明作为莱芜市一家企业的销售代理常驻杭州。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客户认识了一位做书画装裱的朋友。在这位朋友的店里,王晓明第一次见识了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技艺。兴致盎然的他忍不住拿起装裱用的刷子尝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平时一有空就去朋友店里“刷纸”。

两年时间,王晓明熟练掌握了手工装裱技艺。可这位朋友只会装裱,做不了书画修复,找到自己爱好的王晓明却不会止步。“只会装裱不会修复,就像会走路却不会说话一样,难以走长远。”王晓明说。

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杭州“浙派”手工书画装裱在全国首屈一指。王晓明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打听到了钱立新老师家。钱立新是西泠印社装裱大师、国家级文献修复师、书画鉴定专家,被誉为“江南第一裱画师”。

在钱老家中,王晓明和钱老交流书画装裱,没有任何隔阂。他早晨8点多去的,两人不知不觉聊到了11点半。“小伙子别走了,吃了饭再走。”钱老很喜欢这个热爱装裱的年轻人,饭后,他将自己装裱的长卷、册页、名人名家字画等拿给王晓明看,还饶有兴致地讲述了修复好唐伯虎的画后,委托人追加5万元装裱费的经历。

王晓明想拜师学艺,但是钱老已是89岁高龄,早已不收徒弟。看到王晓明真喜欢,钱老当场给徒弟吴建江打电话引荐王晓明。钱老告诉王晓明:“他是我最后一个弟子,所有弟子里面他是学得最好的。”

从此,王晓明辞职投到浙江台州吴建江老师门下,开始了专业学习。王晓明每天和老师一块工作,参与古画修复。

皂做就做精品,制作的作品“有古气神韵”

学成之后,王晓明回到莱芜,主要从事传统手工书画装裱,古画揭裱、修复,长卷、册页制作,镜框、油画装裱的工作。

刚到莱芜时,武汉一客户慕名寄来一份珍藏的《苏孝慈墓志铭》制作册页。对方追求完美,封面特意买了楠木板寄过来,且两次才买到满意的。王晓明在浙江时做了不少册页,回到家乡面对南北气温和湿度的差异,他通过研究和探索,历时一个多月顺利完工。对方拿到作品后夸奖“有古气神韵”。

此后,杭州佛学院的了俊师父邮寄一幅残缺字幅让王晓明修复。这次收到王晓明修好的作品后,了俊师父在朋友圈写道:“与老师、同学打开长卷的那一刻,简直惊呆了。被老鼠咬过的一幅字,裱完后看不出痕迹,而且前题后跋,古色古香,给作品增色不少。我把字画视若生命,王晓明先生值得信赖。”此后,学院其他装裱活也纷纷找上门来。

装裱的每一件作品,王晓明都会在背面盖上“中舜装裱”印章。他说:“我一开始就有个想法,只要从我门里出去的作品,都要做精品。”

皂谋就谋长远,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装裱

王晓明说,手工装裱一件卷轴作品,需要20多道工序。从托心、镶活、覆背到上天地杆等主要步骤也有十多道。古画揭裱、修复更是需要“绣花一样的功夫”。

前些日子,莱芜朋友拿来三幅发霉的画让王晓明帮忙修复。看到这些画是用机械装裱的,王晓明皱起了眉头,他说:“机裱的装裱速度快、效率高这是优点,但是时间久了发生霉变或者断裂需要修复的时候,将会是毁灭性的,即使勉强能修复,效果也不会很好。”

在装裱中,王晓明使用自制铜鼻、实木天地杆、红木轴头、多线股挂绳、耿绢箍条、真丝绦带……每一道工序都遵从手工传统工艺,牢记师父嘱托,百年传承,匠心独运。

2018年10月,“中舜手工书画装裱技艺”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挂牌。王晓明继承“浙派书画手工装裱”技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摸索,克服了南北气温和湿度等多方面差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得“浙派”传统手工装裱得以传承和发展。

新闻推荐

莱城区审计局第二轮村级审计质量全面提升打造村级审计升级版

▲村级审计现场。本报讯(记者刘琴通讯员郑玉)2018年,莱城区审计局紧紧围绕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村级治理水平、推进...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