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叙沧桑

鲁中晨刊 2018-12-17 01:02 大字

关于乡愁的记忆,村中的老建筑是最深刻部分之一,它记录着村庄历史的延续,承载着历史风雨的沧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实施特色建筑维修保护工程、村志惠民工程,厚植莱芜文化根脉。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特色古建筑”系列报道,探寻莱芜市的部分特色古建筑,展示传统古建筑的魅力,挖掘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特色古建筑简介:

澜头吴家老宅位于钢城区颜庄镇澜头村,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一主楼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建筑。主楼为二层砖砌小楼,建筑规模典雅,栏杆、石

狮等一应俱全。

保存完整的吴家老宅门楼

吴家老宅二层小楼门前的石狮子

寻痕记:

11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莱芜城南12公里的澜头村。

吴家老宅位于村庄的北部,藏身于一片民居之中。在这片普普通通的民居中,既有石墙石屋,也有土坯垒砌而成的,其中有些房屋因为年代久远、无人居住而显得有些破旧。行走于小巷中,大树掩映下的村落显得更加静谧。

走不多久,我们来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前。这座大门门楼东西朝向,仍然保存完整,用青砖垒砌而成,门楼顶部都是用传统的小瓦覆盖,两侧是石墙。在大门的北侧,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细的古槐树,虽然中间有的部分已经空了,但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上的保护牌显示,这棵一级保护古树已经有600年的历史,默默见证着吴家老宅的沧桑变迁。

再往北走,我们来到了保存最为完整的吴家老宅四合院前。从外面看,这座四合院保存仍然较为完整,传统样式的大门由青砖垒砌而成,门板、门框都由木头制成,门框上方镂空花纹非常精美,让人感受到当初建这座老宅的人所花费的心血。大门两边的围墙原本是土坯墙,整修之后换成了石墙。

走入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两层小楼,下面一层由石头垒成,上面为青砖,有七米多宽。门前的石阶有两层,共15级,每级台阶阶面2米来长,30厘米宽,最上面门两侧是青砖垒成的花墙,平台石栏上各有一头石头雕刻而成的石狮子,虽然经受了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栩栩如生。

除了北屋的两层小楼,院内的东屋、西屋都是青砖垒成。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于现在农村使用较多的红瓦黑瓦,这座四合院房屋的屋顶都是传统的“小瓦”。据介绍,在进行整修时,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原貌,村里多方搜集村民家中保留下来的小瓦,全部用在了吴家老宅的整修工程中。不光是小瓦,屋顶上还保留着制作考究的用于镇宅的砖雕,村里人称之为“哈巴狗”、“张口兽”。东屋屋后有一道石阶,沿着石阶走上去便到了宅子里的“观花楼”。北屋后面原本是一座花园,与北屋相连的“观花楼”就是当年吴家人赏花的地方。

说轶事:

记者在澜头村采访时,见到了今年68岁的村民吴熙沪,他是当初修建吴家老宅的吴应达的后人。他告诉记者,据族谱记载,澜头村的吴姓是明朝万历年间由附近的南港迁移至此。吴家老宅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二百的历史。当时吴家老宅的人名叫吴应达,他有四个儿子,都在家务农,以种地为生,由于勤俭持家,日子越过越好。有了一定的家底之后,吴应达就开始修建吴家老宅。吴应达将宅子的位置选在了当时村里的南北大街西侧。

据村中老人介绍,当时澜头村村南有烧制砖瓦的窑炉,村里人称之为“南窑”,修建吴家老宅用的小瓦青砖都是这里出产的。当时修建房屋有很多讲究,为了把房子盖好,吴家人还专门从章丘请来了手艺高的石匠、木匠。虽然吴家当时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毕竟是以农起家,盖起房子来经济还是比较紧张,因此盖了三年之久,而且当时主要是用粮食支付工钱的。

吴熙沪告诉记者,建成后的吴家老宅共有四栋四合院,每一栋四合院有北屋三间,北屋还有东西挂屋各一间,此外还有东西配房各三间,南屋三间,还建有供长工、仆役居住的跨院。每座四合院都建有大门,为了方便看家,大门内不远处还建有“二门”。除了房子外面的石雕、砖雕、木雕,屋内都是四梁八柱的木结构,有椽子、三大檩,墙里有木柱子,地下是老榆木的地板,到现在还是原样没动。据村中老人介绍,这四栋院子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将所有的前后门都打开,由于地势北低南高,从最后面宅子的两层小楼可以一直看到最南边的宅门。在老宅的最北面当时还建有花园。

在南北大街西侧,当时有三个大场院,场院北面是果园,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果园内还有花红果、李子、海棠等果树。

吴家老宅建起后,吴家人在此居住至今。由于年代久远,目前保存完整的只有最后面的一栋四合院。为了保护好古建筑,将村庄的传统和文化代代传承下去,文物部门和村里对吴家老宅进行了整修,目前已基本整修完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吴家老宅的历史风貌。“在文物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去年和今年两次对吴家老宅进行了整修。除了吴家老宅,澜头村还有刘家老宅等特色古建筑。对于这些古建筑,我们要好好地保留下去,一方面是对村庄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打算用好这些古建筑,发展特色旅游,促进群众增收。”澜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全笃说。

新闻推荐

经过3年努力,莱芜市大班额消控26所学校项目已投入使用 “宽敞了 就是好”

□本报记者赵冰莱城区汶源学校初一四班学生正在上课。据了解,为了班额“瘦身”,初一年级每班人数不超过45人,解决“大班额”...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