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送上门 丹参增收,多亏了农大专家!

大众日报 2018-11-30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郑莉

本报通讯员翟荣惠

11月11日,一场热闹的丹参品评会在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举行。种植面积超过300亩的8个村的参农参加了比赛,6人获得亩产量奖,6人获得单株王奖。参农们兴高采烈上台,从各级领导和专家手中接过奖励,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莱芜多山,自古盛产药材。最让参农们有收获感的,是颁奖会结束后,山东农大教授王建华作的丹参种植采收加工技术报告。王建华教授研究丹参多年,是莱芜丹参种植户认可的专家。

“丹参要密植,4000棵太少了,种到7000棵,效益增加就很明显。”“大家习惯窄垄单行栽种,其实宽垄双行更好,收获时也不麻烦。”从选地、育苗、管理到采收加工、规格质量和市场价格,各环节重点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王建华一一进行分析讲解,“按这些方法做,丹参亩产提高到350公斤一点问题没有,现在平均亩产只有280公斤,大家伙儿得加把劲儿。”

王建华的话朴实、易懂,台下的参农们听得专注、认真,努力把每句话都记下来。

“我问个事儿。”一位参农举起手,“生长过程中那个花剪还是不剪?”王建华回答说:“摘花这个活儿很费功夫,总共摘三次花就可以。第一茬花比较少,可以不摘,八月份的这茬花最好摘,因为对产量影响比较大。”

问题一个接一个,王建华深入浅出的解答让参农们连连点头。

“其实线虫病问题主要来自育苗环节、前茬作物和重茬种植。过几天我会再来讲课,给大家说说黄芩、桔梗和菊花等其他药材的种植。咱们轮换着种,能部分解决线虫问题,也能把艾山街道打造成中草药基地。大家以后遇到啥问题,可以反映到街道办或村委,我来集中解答。”一口气讲了50多分钟,王建华还意犹未尽。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大龙门村的参农臧屯泉。臧屯泉联合村里十几户人家,建起了丹参合作社,加上流转的土地,种了400多亩丹参。他乐呵呵地说,种上一年丹参,比种四五年玉米的收入还强。“我们原来都是跟栽地瓜似的,一墩墩的,担心收获时不好往外刨。王教授教我们起垄、密植,栽到七八千棵,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大龙门村的朱玉富,这次以单株3420克争得了“参王”称号。“我们原来十月份就开始刨土挖丹参,王教授让我们晚收两三个周,增收很明显。梅博士这一年就住在街道,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出了大力。”

朱玉富所说的梅博士,是王建华团队的梅显贵老师,去年刚刚入职,就被农学院选派到钢城区艾山街道挂职副主任,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重点分管“九龙药谷”建设和中草药发展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北楼村后那个30亩的试验示范园,是梅博士的实验室,也是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的试验地。他每周把难题带回去与王教授商议,再把答案带回来指导种植生产。我们艾山街道的丹参产业能发展起来,可真是亏了农大的专家!”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加宝说。

新闻推荐

莱芜市图书馆举办毛毛虫手工坊讲座

11月25日上午,市图书馆在一楼少儿借阅部举办了毛毛虫手工坊第43期,有家长及小朋友近3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讲座主题为“...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