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手工制作老品牌,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庙子粉皮不再“落寞”

莱芜日报 2018-11-08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坤 通讯员 蔺相虹

庙子村村“两委”为传承庙子粉皮手工制作老品牌,壮大集体经济,办起了粉皮加工厂,制作的粉皮口感好,皮薄透明,耐煮烫,劲道,价格虽贵一点,但依然供不应求。

村民正在制作庙子粉皮。(记者 刘坤 摄)

11月3日,钢城区艾山街道庙子村村委会大院里热闹非凡,几位村民正在忙忙碌碌地进行粉皮制作、称重和包装。“别看现在红火,前几年可不是这样。”站在一旁的村支书高传平说。

庙子粉皮有300多年的历史,曾经被推荐为朝廷贡品,也是小有名气的莱芜特产之一。村里还曾成立庙子粉皮专业合作社,也注册了“庙子粉皮”的商标,可是近些年却渐渐地“落寞”了。手工粉皮制作麻烦,且产量小,“费力不讨好”。高传平告诉记者,“村里原先会做粉皮的很多,但现在60岁以下会做的不多了,更别提年轻人了。”

由于是多年的老品牌,庙子粉皮曾一度供不应求,身价高涨,这就让一些不法商贩起了歪心思。“近几年,也有人打着我们的旗号卖粉皮,其实根本不是庙子粉皮。”高传平道出了庙子人的忧虑,一是怕老祖宗的手艺断了,二是怕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品牌给毁了。“个人发展难,那就集体一块发展。”怎样重振庙子粉皮品牌,发展集体经济,成了高传平等村“两委”成员的“头等大事”。为此,村“两委”主动将村委大院改造成了粉皮加工厂。从原料购置到工具置办,高传平都亲自把关,“地瓜都是我们亲自去收的,一点一点挑出来的,质量有保证。”

场地选好了,料备足了,接下来就是请工人。为了让庙子手工粉皮的味道更纯正,高传平专门走访了村里会做粉皮的师傅,最后请了5位老手艺人,“都是年纪大一点的,像磨糊的高连存做粉皮已经50多年了,手艺在我们村是数一数二的。”“手工粉皮最重要的两道工序就是磨糊和上旋。”正在磨糊的高连存介绍说,磨糊就是把地瓜磨成淀粉的一道工序,直接决定了粉皮口感的好坏。这道工序费力气,“要是机器磨,一个工人一天能处理2000多斤地瓜。人工的话,两个人才能处理800斤地瓜。”高连存一边忙活着一边告诉记者,这800斤地瓜经过冲洗、上磨和两次过滤,最终能制作成200斤左右的淀粉。处理好的淀粉再经过一天的沉淀、一天的晾晒和上旋成型,再晾晒三天,一张粉皮才算真正完成。

由于制作工序繁琐、费力,加上出粉皮率低,因此手工粉皮的价格较高。目前,庙子粉皮的定价在13元左右一斤,比市场上的普通粉皮高出近一倍。“利用网络和好的口碑,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庙子粉皮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截至11月5日,已经订出去了5000余斤。”高传平说,“手工粉皮口感好,皮薄透明,耐煮烫,而且还劲道,虽然价格贵一点,但依然供不应求。这不光是给我们村带来了集体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也传承了我们的老手艺,重塑了庙子粉皮老品牌。”

新闻推荐

钢城区审计局挖掘自身优势,广泛借助社会合力 一次偶遇引来200个客人

□本报记者刘琴通讯员赵方圆“谢局长,非常感谢您邀请我们到钢城9363新华军工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那里,展陈的200多...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